中新社北京9月24日電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布《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的歷史見證》白皮書指出,60年來,新疆堅持保護優先、生態立區和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同步雙贏。
此次白皮書第三部分用較大篇幅介紹新疆“生態文明”。
白皮書提到,新疆依法保護生態環境,堅持規劃先行,發布實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等法規。并且,新疆已建立自治區級以上各類自然保護區31個、風景名勝區18個、森林公園52個、地質公園9個,世界自然遺產地1個、濕地公園16個,濕地保護率達到53.52%,高于全國43.15%的平均水平。
白皮書介紹,目前,新疆82個縣市基本實現農田林網化,綠洲森林覆蓋率由14.95%提高到23.5%,退耕還林面積達到325.8萬畝;累計治理沙化面積2460萬畝,退牧還草工程建設圍欄4160萬畝;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為載體,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00多平方公里;全區79條重要河流水質優良率由2009年的88.3%提高到2014年的94%,湖庫優良水質比例由43.3%提高到67.8%,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白皮書強調,自治區開展了烏魯木齊、奎屯—獨山子—烏蘇等區域大氣污染治理和聯防聯控。首府烏魯木齊市空氣質量顯著改善,2014年優良天數達到310天,創下近20年來最好成績。
白皮書還提到,2014年,新疆水庫數量達538座,總庫容達到169.08億立方米。2010年以來,新疆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確定為重點民生水利工程,農村建成大小水廠1315座,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1125.63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96%以上,有效遏制了水源污染導致的地方傳染病、多發病的流行。(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