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英殿外排隊等候看《清明上河圖》的觀眾。

游客對“甄嬛住所”非常好奇。

來自涿州的徐大爺是第一批登上城墻的游客,他和老伴昨天早上4點多就從家出發,坐公交來到故宮參觀。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
昨天,故宮四大區域首次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加之石渠寶笈熱展,在淡季吸引游客7.6萬人次,逼近限流值。記者在現場看到慈寧宮、壽康宮、午門-雁翅樓、東南部城墻等區域秩序井然,游客并未形成新的堵點。然而,包括“甄嬛”寢宮等備受關注的新開放區域的“風頭”,全部被石渠寶笈特展中最后一天展出的《清明上河圖》搶走。為看此圖一眼,很多游客不惜排隊10小時以上,等到凌晨惜別相送。
因十年一現的《清明上河圖》昨天系最后一天展出,四大新開放區域的“風頭”全被“中國第一畫”搶走。
每天清早原本前1000名觀眾發號提前進入展區,但昨天有2600多人作為第一批觀眾由工作人員帶領進入。此后部分散客購票后奔跑進入午門排隊,被工作人員及時制止。
昨天上午10點,故宮客流高峰時段到來后,從《清明上河圖》所在的武英殿門口排隊的觀眾竟排到了午門金水橋,武警人員在金水橋西側拉起了警戒線。此時,武英殿門外排隊的觀眾已達5000多人,排隊需要10個小時以上才能一睹《清明上河圖》的真容,最晚要到第二天凌晨2:00才能進入展館。但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聽了,依然決定選擇排隊。據了解,前天就有游客排隊到次日凌晨1:30左右參觀《清明上河圖》。
記者在武英殿門前的廣場上看到,排隊的“長蛇陣”幾經折返,隊伍已經排了10層。盡管人多,但觀眾已有排隊時間的預期,秩序井然。
故宮外西路管理科科長雷銘介紹,為了應對專門針對“熱展”的極端超大客流,故宮將安全放在第一位。據了解,十一長假限流“大考”加上故宮博物院90年院慶四大區域開放,很多故宮人已連續每天工作16至18個小時。最忙的時候每天休息3小時。但無論隊伍排多長,寧愿工作人員堅守到凌晨,也要確保展廳內限流200人的底線。
為確保文物、古建、游人安全,故宮在武英殿區域增加30個崗,其中展廳內增加5人,勸導觀看《清明上河圖》的游客盡量加快觀看速度,不要長時間逗留,同時增加武警以及派出所警察增援力量。
為了提供盡可能周到的服務,該區域增加了觀眾座椅和食品、飲料攤位。雷銘介紹,前天夜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幾位院領導從廚房燒了熱茶,送到連夜排隊的游客手上。有的老人、小孩或者趕飛機趕火車的游客無法長時間排隊,工作人員便向他們介紹,故宮剛剛開放了四大區域,以便疏導和安慰。
□現場
昨天,故宮新開放的四大區域:寶蘊樓、慈寧宮區域、午門雁翅樓區域、東華門區域整體上開放秩序井然,游客并未形成新的堵點。記者探訪發現,昨天現場的接待方案、限流措施較此前的預案都有部分調整。故宮有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的預案并未經過實踐檢驗,故宮將利用整個淡季的時機,摸索新開放區域的最佳接待方案。
寶蘊樓 承重有限制采取預約制開放
記者在現場看到,位于故宮西華門內、武英殿西的寶蘊樓昨天起采取預約制開放方式。
工作人員介紹,這處故宮內別致的民國風格建筑為磚木結構,在承重方面有所限制,需要在開放后進行持續監測,因此并未直接開放。
慈寧宮 流動性較好未啟動限流措施
慈寧宮區域目前常設雕塑展。原本預案計劃正殿的精品陳列限流50人,但昨天游客觀展熱情較高,且展廳內游客流動性較好,較多觀眾在北齊大佛像前拍照留念,但并未形成館內擁堵,因此并未啟動限流措施。
有關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會根據殿內客流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啟動限流方案。
壽康宮 游客飽和全開放改為半開放
壽康宮內情況則有所不同,很多觀眾專門沖著看“甄嬛”的寢宮而來,特別是想近距離看看皇帝向皇太后問安的暖閣和帶藏寶暗格的黃花梨雕花大柜的安放之處——太后寢宮,因此壽康宮后殿游客聚集,開放后很快達到飽和狀態。
為了文物、游人安全,該區域緊急調整接待方案,將這兩處由全開放改為半開放,游人在門口觀看、拍照后,疏導至疊落廊東西門離開。
午門-雁翅樓 放寬限流人數達到600
南側的午門-雁翅樓區域、東華門區域則實行了較為嚴格的限流措施。游客進入午門后,想要到此二區域參觀,需要先在東雁翅樓腳下排隊,逐批經東馬道登上午門城樓。
故宮工作人員介紹,午門-雁翅樓展廳原本計劃限流300人,但從昨天現場情況看,一是皇家大壽慶典展喜慶,頗受觀眾歡迎;二是2800平米的大展廳,容納300人后仍顯綽綽有余,因此適當放寬限流人數,達600人左右。
記者在現場看到,故宮工作人員分布在午門-雁翅樓展廳、走廊、東西馬道上,通過對講機實時溝通最新情況。平均每隔5分鐘放入50人。這些游客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東馬道進行分流,選擇觀展則進入午門-雁翅樓區域,選擇城墻漫步則進入東南城墻木棧道。但無論怎樣選擇都不可逆性,單向參觀,確保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