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慢性病藥品有限,患者配藥來回折騰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昨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與三甲醫院相比,目前社區醫院有將近一半以上的慢性病治療藥品都沒有庫存,而大部分后期治療疾病的“二期用藥”即使能開出也無法報銷。市醫管局局長封國生表態,將盡快改變這一現狀,逐步實現三甲醫院和社區醫院藥品目錄的統一。
由于慢性病的病程長,且多伴有并發癥、合并癥,僅靠在大醫院短暫的就診難以實現有效治療和規范監測。控制慢性病發展的主要環節在于日常的監管照顧,這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重要職能所在。但此前,不少慢性病人都選擇滯留在三甲醫院,且基層醫療機構的醫保藥品目錄缺少許多慢性病控制的常用藥物,專家下社區、病人轉社區但藥品跟不下去,嚴重制約了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的推進。八里莊第二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副主任孫桂云表示,推行藥品目錄的統一需要政府更多的支持,“有很多骨科病人急需抗血凝的藥物,但是社區醫院并沒有這些藥物的庫存,救治起來就會有很多限制,這方面還是希望能得到政策上更多的支持”。
事實上,在2013年,北京市人社局就發布了對《北京市基本醫療保險社區衛生用藥報銷范圍》的調整通知,將224種用于治療常見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藥品納入本市社區藥品醫保報銷范圍,使得社區用藥目錄可報銷藥品范圍由1211種增加至1435種。今年4月,北京市衛計委發布推進醫聯體工作通知,強調逐步統一核心醫院與社區的藥品目錄和品規。此后又要求在醫聯體范圍內的大醫院主動使用社區用藥目錄中的藥品,以解決市民在核心醫院所用藥品回社區取不到的問題。
考慮到藥物目錄擴容后會給社區醫院帶來更多人流量,有人擔心這會給基層醫療機構帶去不小壓力,孫桂云則認為,提高社區醫院業務技能上的自身能力才能實現與三甲醫院的對接,“我覺得關鍵還是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在崗位練兵,然后夯實基本功,自身實力強了,就不怕什么壓力”。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