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江蘇各大醫院正式實施新的醫療價格,江蘇醫藥綜合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接下來會通過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傾斜,最終落實“分級診療”模式。而現階段,大醫院、小醫院都行動起來,大醫院專家下沉成趨勢,小醫院也正在“苦練內功”,讓老百姓在門口享受更好的服務。昨天,記者還獲悉,2016年,南京將試行“醫療服務包”制度。
專家送服務到家門口
11月7日,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院長史兆榮率隊前往湯山分院,宣布4萬平方米的新門診大樓正式啟用,讓湯山居民出門即可享受便利的總院專家醫療資源,同時輻射句容、常州等地居民。
記者在現場看到,4萬平方米的新大樓設置了18個診室,治療床位加康復床位超過800張,重癥監護病床有17張。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湯山分院院長陳興東介紹,該院是麒麟門以東最大綜合醫院,不僅服務周邊近20萬居民,還將輻射鎮江、常州、安徽等地,“總院普外研究所、骨科、腎臟科等8個重點科室都在這里開設了病區,總院病區主任也是這里的病區主任,天天有總院專家來坐診、查房,就連黎介壽院士也會定期來。我們分院是二級醫院收費,享受的確是三甲醫院的服務。”陳興東說,接下來湯山、句容地區居民大病、小病基本都可以在這解決。
前段時間,中大醫院江北院區啟用,江北新區有了首家三甲醫院,也就是說,居住在江北的市民不用過江就能在家門口看上三甲醫院的知名專家。
看病時間成本大大下降
在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湯山分院門診大樓正式啟用當天,住在湯山鎮上的顧女士騎車電瓶車用了5分鐘就從家趕到了專家義診現場。
“再也不要為看個病折騰了。”顧女士告訴記者,她今年53歲,身患甲亢,“我們這里只有一個湯山醫院,醫生表示看不了。此前在家人陪同下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趕到軍總,當天上午的專家號已經沒了,中午12點開始排隊等掛下午的專家號,看完專家回到家天已經黑了。”顧女士說,看診醫生根據病情建議她住院,可床位要等1個月,之后,她又跑到江蘇省人民醫院,也沒法安排住院,只好在醫生的建議下“邊吃藥邊檢查邊等床”。“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專家,這里住院還沒有那么費勁。”顧女士說,新大樓的啟動,她比院長都開心,因為不僅方便了,也降低了她的就醫成本。
大小醫院的縱向互通不僅是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轉診還有了綠色通道,“能在分院解決的就在這里解決,需要轉往總院的,會通過專門開辟的綠色通道,在最短的時間內實行轉診。”陳興東介紹。
2016年起試點“醫療服務包”制度
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分級診療”正在推行。大醫院送服務到基層是一方面,基層醫院也要苦練內功,提高服務質量,而家庭醫生的服務需要更貼心。據統計,江蘇近8000萬居民中,高血壓人群超過1300萬,腫瘤患者有140多萬……慢性病防治任務艱巨。江蘇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指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平臺,由執業(助理)醫師或者鄉村醫生及其服務團隊,以簽約方式,與城鄉居民或家庭建立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
明年起,南京試點“醫療服務包”制度。家庭醫生要更注重服務內涵,以市為單位統一制定基本服務包,各區制定個性化服務包,形成系列簽約服務包,包括基礎包和個性化服務包兩大類,居民可以自由選擇。基礎包在政府免費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增加為簽約具名提供健康管理、基層醫療、雙向轉診等服務等內容。
個性化服務包,即“尊享包”,包括家庭醫療、家庭病床等。個性化服務包,由服務對象自主選擇,提供怎樣的個性服務包,需要多少錢,會有怎樣的優惠政策,各地區可以根據居民的特點進行制定。2016年起試點,南京會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為重點,逐步實現居民全覆蓋。基本服務包按年收取服務費,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個人分擔,困難群體個人承擔部分由社會救助專項資金支付。
(責任編輯 :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