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名嗅辨員取下氣袋通氣管的塞子,吸氣嗅辨。

配氣員將采集來的樣品按一定比例稀釋,然后裝入氣袋中。黃攀/攝
記者近日走進市環境監測中心站,體驗一番嗅辨員的工作。嗅辨員,也被稱為“聞臭師”。
美國曾有一部電影叫做《聞香識女人》,其中雙目失明的主人公能靠對方的香水味道辨別其身高、頭發等特征。如果把“聞香”歸結為一種特殊能力的話,那么“聞臭”又有著怎樣的神奇之處?
工作禁忌
不能吸煙、喝酒,嗅辨當天不吃蔥姜蒜
“你來了啊,好,穿上‘白大褂’,過去吧,樣品準備好了。”該站中心分析室主任徐舒招呼剛到的記者披掛上陣。
該站自2010年取得惡臭監測計量認證資質后,惡臭監測工作一直由徐舒負責。目前,站里共有34名取得資質的嗅辨員,去年共嗅辨了330個樣品,嗅辨員人均嗅氣次數在千次以上。
“今天我們要嗅辨的臭氣樣品采自我市一家工廠附近。”前往惡臭分析室途中,徐舒向記者介紹道。這家工廠附近的居民說聞到了異味,向環保部門投訴。
來到分析室,7名工作人員已經嚴陣以待,徐舒很快在他們每個人周圍轉了一圈。
“你這是在干嗎?”記者問道。徐舒說:“還記得你來之前,我叫你不要噴香水,不要用很香的洗發水嗎?”記者恍然大悟:她是在確認他們身上沒有異味,以確保嗅辨過程不受干擾。
其實,一名嗅辨員有不少“身不由己”之處。徐舒說,嗅辨員不能吸煙,不能喝酒,嗅辨當天不能吃蔥、姜、蒜以及辛腥辣、油炸等氣味大的食物。
對于愛美的女嗅辨員,還得做出一些犧牲——嗅辨當天不能使用香水、口紅、洗發水、沐浴液、發膠等任何有香味的化妝品和洗漱用品,要與一切有刺激性氣味的物品隔離。
有監測站“第一鼻”之稱的邱林說,當了嗅辨員后,她和家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香水很少噴了,指甲油也涂得少了,一家人基本上不吃辛辣的東西了。”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