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新起點,西安國際陸港保稅公司副總經理艾浩對有望年底出臺的跨境零售進口業務綜合稅政策充滿期待,屆時跨境零售商品稅率大幅降低給消費者帶來實惠,也將帶動跨境電商業務激增、為國際港業務帶來實質性利好。國際港跨境人民幣支付結算平臺已在中國銀行幫助下建好,陜西第一筆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電子擔保保函也于5月13日成功辦理。形成物流、電商等企業的產業聚集,國際港已做好各項相關設施建設準備。
“新起點”建設之路從資金融通開始
回首8年前,西安國際港務區僅有幾塊展板和一個規劃,無人問津,如今近45平方公里區域功能建設已初具規模,西安市委常委、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韓松頗有感慨,他認為在把交通、區位優勢變成以港口和物流產業為支撐的開發區的過程中,貿易暢通和資金融通不可分割,而以“中國最大陸地港口”為中心的物流大通道網絡發展建,更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多方支持密不可分。
在港務區的建設項目和入園企業,得到中國銀行的資金支持,除已投放的30多億元人民幣貸款外,對廣告園等區內重點項目的擬新增投放也達15億元。
為支持陜西發揮好“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作用,國開行陜西分行著力支持了陜西交通樞紐建設,黃俊行長介紹,分行對陜西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建設已累計提供資金超過兩千億元。陜西絲路交通發展基金和陜西絲路新能源投資基金也正在推進。
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李瑞強行長介紹,今年以來,為切實加強銀行業對陜西“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中國銀行陜西省分行多措并舉,有力支持了陜西省企業“走出去”,通過咨詢、顧問、保函、擔保、融資等多種產品累計支持各類“走出去”項目,涉及總投近70億美元。
此外,工商銀行草擬的高速公路發展基金相關方案也已上報省政府。
陜煤轉型迎來“一帶一路”契機
雖然頭頂西部地區首家世界500強煤炭企業的光環,但對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趙福堂來說,一句“大宗商品產能普遍過剩,最佳化解途徑就是走出去”,道出了當前我國煤炭產業的苦衷。在趙福堂看來,“陜煤踐行‘一帶一路’,就是實施‘走出去’戰略”。
陜煤2013年末在吉爾吉斯斯坦投資建成的中大石油項目,是吉爾吉斯斯坦建國以來最大的工業項目和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項目融資在國開行支持下,現已投產并成為與中國友好合作的象征,也帶動了陜西其他配套企業赴吉爾吉斯斯坦基坦發展。
國開行陜西分行介紹,國開行在為“走出去”企業提供融資的同時,針對這些企業還開展了綜合金融服務,如他們每年會對一些“走出去”目標國家做一個全面評估規劃,與企業共享,給企業做項目評估時參考,實時跟蹤當地經濟政策變化等信息,共同應對別國的不確定風險,幫企業在國外站住腳。
趙福堂認為當前的融資環境、融資成本都很“給力”。他認為我國貨幣政策的變化也使轉型期間的能源企業感到暖心,而國家對于“走出去”支持力度的加大、各項專項建設基金的落實到位,加上政策性銀行提供的大額、中長期資金支持,都支撐了陜煤的發展。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