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改電讓胡同居民省去很多燃煤取暖的煩惱。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
北京城市核心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老城區最后9個煤炭銷售點關張2017年力爭四環內無煤化
今年是北京煤改電工程的收官之年。記者昨天獲悉,臨近年底,隨著核心區最后1臺箱式變電站落地安裝,東西城無煤化改造工程全面進入發電調配階段,《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2015年工作措施》確定的“城市核心區基本實現無煤化”目標即將實現。
按照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要求,今年東城、西城兩區通過煤改電、棚戶區改造等多種形式,基本取消居民取暖用煤,同時撤銷轄區內剩余的最后9個煤炭銷售點。
□數據
每年減排污染物超6000噸
據北京市環保局介紹,從試點開始,煤改電工程在北京城市核心區實施已歷時16年,兩區累計完成30.8萬戶居民取暖清潔化改造,每年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為煙塵3080噸、二氧化硫2618噸、氮氧化物616噸,核心區燃煤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監測數據表明,全市二氧化硫濃度由1998年年均120微克/立方米降至2015年前十個月累計平均濃度13微克/立方米,在北方采暖城市中名列前茅,與南方非采暖城市水平相當。
□影響
告別火災煤氣中毒等隱患
據介紹,煤改電不僅帶來環境效益,社會效益也逐步凸顯,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歡迎和社會的廣泛認可。2001年在東西城“文保區”開始推廣煤改電時,百姓大多不理解,一片阻撓。時至今日,大家親身感受到了煤改電的諸多好處。工程的開展,不僅使北京城市核心區徹底告別了冬季煤煙型污染,不再是一開窗或一出門就是刺鼻的煤煙味,而且使兩區百姓基本消除了與小煤爐取暖相伴相生的火災、煤氣中毒等隱患。
蓄能式電暖器一鍵啟動,不僅不用再買煤、搬煤、倒灰,而且晚間開啟電暖器以后,熱能儲存能持續到白天。同時,工程配套的房屋修繕,整治了原來屋內跑風漏雨、屋外雜亂不堪的生活環境,使居民生活品質得到大幅提升。經過多年的逐步完善,在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煤改電配套政策已形成了一個支撐工程有效落實的體系,居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后續
城鄉接合部減50萬噸散煤
包括煤改電在內的煤改清潔能源措施,已經成為北京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主力措施,“核心區基本無煤化”是治理燃煤污染的階段性勝利。目前,北京已出臺覆蓋全市居民的煤改清潔能源配套政策,下一步,有關部門還將按照清潔空氣行動部署,有計劃、分步驟繼續推進散煤污染治理工作。
北京市環保局監測中心大氣室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還要大力引進天然氣和電力等清潔能源,同時壓減燃煤,重點就定在遠郊區,力爭2016年將五環內的燃煤鍋爐全部消除,到2020年爭取消除全市所有燃煤鍋爐。
在散煤治理方面,爭取2016年讓大部分農村地區基本消除劣質燃煤,同時力爭在城鄉接合部消減50萬噸散煤的使用。到2017年,北京將爭取實現四環內與東西城一樣無煤化。
□東城舉措
今年2萬多戶居民實現無煤化
東城區無煤化工作指揮部負責人介紹,東城區今年已關停剩余的4個煤炭銷售點,完成近2.14萬戶居民無煤化任務。為此,東城需新建外線電力設施248處,包括箱式變電站225臺、開閉器23個。這一改造涉及范圍廣,無煤化任務涉及東城區全部17個街道中的16個街道。改造情況也相對復雜,歷年改造遺留戶、拆遷滯留地、待拆遷區均要求實現無煤化。平房、老舊樓和簡易樓混雜,煤改電、簡易煤改電和搬遷區域改造交錯。同時施工還存在工期緊的問題,田徑世錦賽、全國公路大檢查、9·3閱兵等重大活動均對工期與審批手續的辦理有影響,實際工期不足60天。
東城區這次確定了三種改造方式。首先是平房及正規樓實施煤改電,即進行外線和戶線改造,安裝峰谷表和蓄能式電采暖設備,共15251戶;其次是簡易樓實施簡易煤改電,由于樓體承重受限,采用對居民提供供暖設備補助,同時結合外線和戶線改造,安裝峰谷表,共計2022戶;最后是對啟動搬遷的區域進行電采暖補貼,全力實施搬遷,不再進行內、外線改造,對區域內居民實施電采暖補貼,共4087戶(包括天壇周邊65棟簡易樓2602戶、西忠實里445戶和寶華里地區1040戶)。
□西城舉措
首次啃下簡易樓煤改電難題
據西城區介紹,2015年西城區煤改電工程實際改造約7300戶,覆蓋全區15個街道。
據介紹,西城區煤改電歷經10余年,燃煤平房區是主要改造對象,樓房很少涉及。截至2014年底,西城區仍有120余棟無供暖設施的簡易樓,這些簡易樓大多年代久遠,墻體樓體老化,且居住條件較差,采取何種方式實現無煤化成為了棘手的問題。考慮到現有簡易樓的基礎設施可以滿足簡易煤改電改造,且對房屋建筑的影響不大,在年初完成簡易樓直熱電暖器功率匹配、室內溫度實測的基礎上,結合往年平房區煤改電補貼額度,西城制定了居民簡易樓煤改電補貼實施方案,創造了簡易樓煤改電從無到有的歷史。
各部門根據供電方案進行多輪配電設施占地選址工作,盡早確定了箱式變電站數量及位置。在世錦賽及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結束后,西城煤改電外線及戶線改造施工隨即大范圍開展。
據介紹,通過燃煤鍋爐改造和平房煤改電,西城區共消減燃煤約120萬噸。西城區煤改電工程歷時15年,累計完成了約16萬戶居民取暖清潔化改造,每年減少污染物排放量為煙塵1600噸、二氧化硫1360噸、氮氧化物320噸。
□居民講述
暖氣一燒半年多,反倒省錢了
“得虧政府給改造成了電暖氣,要不冬天早上四五點起來掏爐灰、籠火都還算是小事,像我們這80多歲單住的老兩口,每天出去倒最少兩大桶的爐灰,這腰腿胳膊您說哪受得了啊。”在東城區大方家胡同,1970年就搬到這里的曹大媽說,“這煤改電真是個好事,我這三間房的三組電暖氣只開了兩組,屋里就特暖和,足有21度呢。”
在曹大媽看來,除了干凈、省心,煤改電還有一個金不換的優勢。“我們歲數大了怕冷,我從10月底天兒涼了就開始燒暖氣,一直要燒到第二年的五一節暖和了之后,你們住樓房的可沒這么好的待遇吧。”曹大媽樂呵呵地說。
給了曹大媽暖氣一燒就是半年多“勇氣”的是政府補貼,冬季用電期間,白天電價4.8元一度,每天晚9時至次日早6時則屬于低谷電價,用電3角一度,政府還補兩角,居民個人實際只用花一角一度的超低電價。
曹大媽算了算,自打改了電暖氣,冬季取暖反而便宜了,一冬下來,用電比燒煤至少能省下幾百塊錢。
而在西城區福綏境胡同的陳阿姨家,煤改電也解決了她的不少心病。5間房上百平米的面積,一個煤爐子根本不夠用,所以每年都要買十來車煤,這倒騰搬煤的體力活兒就是始終讓她發憷的一件大事。陳阿姨愛干凈,可過去籠火、掏爐灰,沒一樣不是暴土揚塵的,而且煤灰到處亂竄,家具天天擦也顯不出干凈。
更重要的是,燒煤爐時她總是擔心刮大風時煙囪“倒風”,一旦煤煙倒灌進室內,那可真是會出人命關天的大事的。好在隨著前幾年實施了煤改電,陳阿姨一到冬天就總不踏實的心終于放下了。
京華時報記者趙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