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石家莊1月4日電 題:環京津山村擁抱“美麗”經濟:留住鄉愁青山也“金山”
作者 魯達 高紅超 呂子豪
冬日時節,奔騰的拒馬河從村前流過,青山高聳,風光俏麗。53歲的南峪村黨支部書記段春亭沒想到,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村前的綠水青山也能變成“金山”、“銀山”。
隨著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不斷取得突破,“軌道上的京津冀”一步步成為現實,“說走就走的旅行”、到田間鄉野“尋找鄉愁”在城里人中風行,一幅幅“美麗”經濟的圖景正在北京、天津周邊的山村展開。
南峪村是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的一個小山村,地處北京房山十渡景區與河北淶水野三坡景區之間,與北京直線距離僅80多公里。眼下,該村正利用這一優勢,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
從北京出發,沿北京“大外環”中的張涿高速行駛一小時,下野三坡出口即到南峪村。
群山腳下,白墻灰瓦,嶄新的太陽能路燈矗立村旁,沿新修的村內環線道路而行,寂靜、秀美的村莊呈現眼前。人們難以想到,村內漂亮的公園以前是豬圈,籃球場所在的位置是垃圾堆。
“拒馬河就像一個天然屏障,以前并沒給南峪村帶來多少財富,反而成為游客與村莊之間的‘攔路虎’?!倍未和ふf,河上一座簡陋的土木橋曾是該村通往外界的主通道,因擔心被水沖毀,每到汛期就要拆掉。沒了橋,本來3里路可以出村,村民們卻要爬山繞行十多里,等到10月底把橋重新蓋上時,游客已經不來了。
“一人半畝田,靠天收”,段春亭說,2014年以前,該村人均年純收入僅為2600元人民幣,是典型的貧困村。
“長期的交通制約是限制發展的直接原因”,淶水縣扶貧辦主任丁樹才說,耕地不足、產業缺失,教育及培訓設施缺乏,村落“空心化”都加劇了貧困。
隨著2014年張涿高速通車,并在村北設置出口,變化正在這里發生。
去年,共青團河北省委駐南峪村工作組進駐該村,幫助村里改造提升農村面貌;2015年11月,南峪村又入選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三星集團聯合啟動的“美麗鄉村——三星分享村莊”項目,獲得不低于1000萬元的資金,用于村莊規劃、建筑設計、舊民居改造和旅游開發。
“旅游扶貧是非常有效、擁有長期穩定收益的舉措”,丁樹才說,據統計,野三坡景區一年接待游客近400萬人次,2014年野三坡僅門票收入就達1.2億元。去年11月,淶水縣聘請了兩家規劃設計公司,開始做全域旅游扶貧規劃和33個貧困村的旅游扶貧規劃。
保定市淶源縣白石山腳下的寨子村已享受到紅火的鄉村旅游帶來的紅利。寨子村黨支部書記樊二剛說,“到白石山玩兒的京津游客越來越多,去年村里僅有兩三戶農家院,今年一下增加到30多戶。”
據河北省扶貧辦統計,張家口、承德、保定3個市的28個貧困縣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兩市周邊,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3666個,貧困人口213萬。為實現貧困人口脫貧,2015年12月26日河北省發布的《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中提出推進旅游扶貧,支持貧困地區創建10個全域旅游目的地和100個3A級以上景區,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提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水平的綜合性抓手。自2016年起,在3年內補助每個貧困村50萬元用于人居環境整治,每年將不少于1000個貧困村納入“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范圍。
在一處青磚灰瓦、雕梁畫棟、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前,段春亭自豪地說,“今后,村里將按照這個標準改造民宿,發展農家樂。”
“北京有2000多萬人口,這是南峪村可以拓展的巨大市場,改造完成后,村里的農家樂一定會更紅火?!睂ξ磥恚未和ば判臐M滿。(完)
(責任編輯 :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