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實施了多年的準生證制度即將告別歷史舞臺。昨日,國務院公布《關于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我國將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制度,對生育兩個以內(含兩個)孩子的,不實行審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
這一政策的調整,是在“準生證”制度實施多年后,我國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重大變革,但也有人擔心相關部門配套信息聯網制度難以迅速完善,為超生留下可鉆的“空子”。
長期以來,辦理準生證尤其是異地生育辦證過程過于復雜,確實時常受到各界詬病。一位去年10月剛剛辦理了準生證的在職女員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雖然目前北京的辦證程序已經相對簡化了,但是從夫妻雙方單位開證明到最終拿到準生證,也都要至少一周的時間。而網上更有多位異地辦理過準生證的準媽媽抱怨稱,辦證至少要兩地往返跑三四趟甚至七八天,即使各種手續、文件齊全,辦證也十分費勁。更有不少育齡女性因此而對生育抱持了較消極的態度。
《決定》明確,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重大轉折性變化,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是新形勢下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重大戰略部署。因此,《決定》提出了對符合二孩規定的生育家庭不再實行審批制度。
不過,專家也表示,雖然簡化流程、取消準生證制度確實是全面二孩新政實施后非常必要的改革,但這也帶來了人們對于超生監管難的擔憂。上述女員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因為醫院建檔時并不需要戶口本,也不會核實懷孕婦女是否符合二孩政策生育,所以出生證明等資料上并不會有任何能證實新生兒是第幾胎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生育登記信息無法實現和戶籍登記部門聯網,就有可能出現令超生行為可鉆的空子。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