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薩1月18日電 (記者 趙延)“今后,醫生在實施傳統藏醫特色診療技術的放血療法時,對于放血的穴位、出血的量以及適用何種病癥,將會有一套系統的操作標準,患者也不必為新手醫生經驗不足而擔憂?!蔽鞑刈灾螀^藏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治醫生次旦朗杰18日如是說。
藏醫藥學是中國優秀民族傳統文化,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在經典的藏醫藥學中,經過老藏醫們千年的臨床實踐經驗,發掘了30多項獨具特色的傳統外治診療技術。其中的放血、火灸、藥浴、涂擦以及熨敷療法是目前治療患者最常見、臨床效果最好,可操作性最強的五項診療技術。
次旦朗杰表示,這些技術經千年傳承至今,一直以來,醫生均依靠藏醫典籍《四部醫典》作為操作參考標準,但是書籍內僅記載著操作的大方向,卻并未將操作的步驟細化。許多年輕的藏醫在實施此類療法時,只能根據傳承師父的臨床經驗進行操作,其中存在一定的不規范。
為此,西藏自治區藏醫院2015年啟動藏醫特色診療技術篩選與規范化研究工作。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國家民族醫臨床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普瓊次仁介紹,在《四部醫典》的理論基礎上,并與臨床操作方法相結合,根據不同的病癥、每個穴位的治療方法,目前已經詳細地、分層次地制定出了放血、火灸、藥浴等五項診療技術共78個標準操作規程。
普瓊次仁告訴記者,下一步將會組織藏醫專家進行論證討論,并在臨床上逐步進行優化,率先形成一套院內的診療標準,“如果臨床上的效果良好,我們將會通過有關權威部門頒布推廣,這套標準將有望在全國涉及藏醫學的省區內推廣使用?!?/p>
同時,普瓊次仁表示,該套標準制定的過程中,以臨床經驗為主,把相關古籍收集、整理、編撰成冊,再回歸到理論之上,采用了圖文并茂的方式,更讓初學者易于掌握。(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