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石家莊1月28日電 (記者 陳林)“當我們走近遺產、文化、傳承時,感受到的是艱難、幸存、責任。所有攝影師想到的就是把這些文化精華快些、再快些用影像拍攝下來、記錄下來,讓公眾以保護、尊重傳統文化為社會共識,這股清泉才不會斷流,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貝才會薪火相傳。”
28日,河北省民俗攝影協會主席賈克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近日,協會26位攝影師歷時2年拍攝的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在河北省博物院展出,引發了當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此間還舉辦了傳統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學術研討會。
蔚縣打樹花、常山戰鼓、寧晉燒酒、正定八大碗……展廳內,一張張非遺圖片引發了許多市民的駐足觀看。
賈克說,兩年間攝影師們用鏡頭描摹出一批批鄉土文化的守護者、鄉村藝人的肖像,他們中有90歲高齡還在耍動皮影為當地群眾說古道今的冀南皮影,有父子兩代為冀派內畫傾盡心血的工美大師,還有歷經30多年3代人把冀中音樂奏響海內外的屈家營音樂會,讓他們在拍攝中深受感動。
為尋訪河北的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其傳承人,攝影師的足跡遍及全省城鄉,拍攝完成一批具有文化底蘊和時代氣息的影像作品。希望展示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和傳承人的現狀與傳統文化風采,提升當地人的文化自豪感。
河北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建華說,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她)們默默地不能再默默,無名到不能再無名,卻一脈相承代代相傳,支撐著燕趙大廈的一角。正是他(她)們的堅守感動了攝影師群體,他(她)們擔起了這沉甸甸的責任,拿起相機,走阡陌進村落,入農戶交朋友,汲營養凈靈魂,為中華傳統文化樹形象塑靈魂,深入挖掘蘊整理藏在河北大地沃土上的文化神韻。
賈克告訴記者,如果說這些非遺文化的精華是歷史散落的、人們看到和看不到的“經文”,那他們就會細心盡責地把她們一片片撿起,撣去浮塵編撰成冊,讓這部承載著文化與精神的“經典”留給自己、留給當代、留給后人。”
目前,河北省擁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4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90項。此次“沃土神韻——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展”由河北省文化廳主辦、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北省民俗攝影協會、河北省博物院承辦,展期至2月28日。(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