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玉順自拍與列車留念。

列車返回北京西站后,兩位乘警向列車敬禮告別。京華時報記者 歐陽曉菲 攝

孫玉順在對行李進行檢查。孫玉順用膠帶加固被石塊擊裂的車窗玻璃。在格爾木停車間隙,魯鵬飛為站牌拍照留念。魯鵬飛在最后一次值乘終于參觀了布達拉宮。列車抵達北京西站后,兩位乘警擁抱告別。京華時報制圖 劉孝炎
2月1日,在開通將近10年后,京藏列車延至從沈陽到拉薩,值乘任務也轉交沈陽鐵路公安。北京鐵路乘警支隊乘警孫玉順和魯鵬飛,迎來了自己也是北京乘警最后一次值乘任務。記者跟隨兩位乘警,行程7500余公里,歷時6天5夜,記錄他們在“雪域列車”上的最后一班崗。
檔案 京藏列車
Z21/2次(原T27/8次)列車,是北京開往西藏拉薩的直達列車,是跨越全世界最高點的鐵路,單程運行3757公里,約42個小時。列車穿越北京、河北、山西、寧夏、甘肅、青海、西藏等七省區,途經石家莊北、太原、中衛、蘭州、西寧、德令哈、格爾木、那曲等8個火車站,要翻越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擔當此趟列車客運乘務工作的是北京鐵路局北京客運段京藏車隊,負責列車安保的是北京鐵路公安處乘警支隊第二乘務大隊。開通至今10年來,列車乘警共查獲網上在逃人員28名,查獲涉毒人員219名,破獲刑事案件6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2名;破獲治安案件48起,查獲各類違禁物品67起。
2015年,京藏車隊被北京鐵路公安局命名為“勇士警隊”。
含淚踏上末班之旅
1月31日晚上7點半。春運開始的第8天,北京開往拉薩的京藏列車靜靜地停靠在北京西站3站臺。乘警孫玉順和魯鵬飛早早地來到站臺,靜候旅客的到來,這將是他們最后一次值乘進藏列車。
隨著發車時間的臨近,旅客逐漸增多。孫玉順和魯鵬飛一邊引導旅客有序上車,一邊時刻留意乘客行李的安全,防止有扒手趁亂下手。
馬上就要發車了,站臺上只剩下三三兩兩吸煙的乘客。孫玉順掏出手機自拍與列車合影。
為了紀念最后一次值乘京藏列車,北京鐵警準備拍一個宣傳片,讓孫玉順說幾句話。面對鏡頭,這位年近四旬的北京漢子動了感情,“10年了,(值乘任務)要交出去了,心里真是有點不舍”。說到動情處,孫玉順的眼圈紅了。
當晚8點10分,列車緩緩開動,駛向拉薩。
天路乘警堅守10年
當晚11時許,列車馳出石家莊北站。車廂里擠滿了乘客,連座位下也躺著熟睡的人。孫玉順在車廂里艱難地巡查。看到有乘客將手機放在小桌上,孫玉順提醒他們把手機收好。雖然是冬天,孫玉順仍是大汗淋漓,每當走到車廂連接處,他都要把帽子摘下來擦拭頭上的汗水。
京藏列車共有15節車廂,白天乘警每隔45分鐘要巡查一次,夜間至少兩小時巡查一次。“人多的時候巡查一次得40分鐘。”孫玉順說,春運并不是京藏列車旅客最多的時間段,每到夏天西藏旅游的旺季,即便是開著空調、穿著短袖巡查一趟,全身也都濕透了。
孫玉順是地道的北京人,今年38歲。2006年,京藏列車開通前夕,北京鐵路公安處在全系統選拔乘警。經過一系列考核和體檢,孫玉順入選首批40人“天路乘警”。
10年后的今天,孫玉順等8名乘警仍堅守在京藏列車上,孫玉順也從普通乘警成長為警長,從小伙變成了大叔。孫玉順在跑京藏列車后才要的孩子,妻子生產時,他因為值乘未能陪在身邊,兒子今年已經8歲。
2012年加入乘警隊的魯鵬飛已值乘4年。他的家在鄭州,有孕在身的妻子在家待產,預產期在今年3月份。魯鵬飛每次值乘結束回到北京,都會第一時間乘坐火車趕回鄭州。
每到一個車站,魯鵬飛都會下車將每個站牌用手機拍下來,“留個紀念吧”。一次結束夜間巡查后,魯鵬飛一個人坐在車窗邊,靜靜地望著漆黑的夜空發呆。
落石擊裂車廂玻璃
2月1日下午1點54分,列車行至蘭州和西寧之間的一個隧道時,突然傳來“當”的一聲巨響,餐車的一塊玻璃出現了蜘蛛網似的裂紋。與普通列車上的玻璃不同,京藏列車上的玻璃既要求保溫,又要保壓,防紫外線,“有十幾層”。
孫玉順立即打電話向北京乘警支隊的指揮中心和西寧鐵路警方匯報。根據多年的經驗,孫玉順判斷可能是隧道頂部的石塊落下來砸到了車窗玻璃。乘務組通過觀察判斷,玻璃暫時沒有破裂的危險,列車繼續運行。
當天下午3點多抵達西寧后,當地鐵路局和鐵路公安派專人來到站臺上,對玻璃進行仔細檢查,再次確認不會影響車輛運行。最后,孫玉順用膠帶將玻璃進行粘貼加固,列車隨后駛離了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