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海霆 攝

李海霆 攝

李海霆 攝
中新網新疆北屯2月11日電(李海霆)此間2月10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北屯市迎來了農歷新年首次寒潮,景象卻不可思議地異常壯觀:遠處巍峨山巔之上,飛雪像霧又像火焰。
記者驅車來到阿爾泰山腳下額爾齊斯河邊的“錫伯渡”邊攝影,已是北京時間17時20分。記者看到,地上積雪不時被風卷起,像煙霧像精靈,突然飄起來,又突然消失;眼前,雪細小如面粉,空氣透明,看不到雪,卻感到無數小顆粒直撲臉頰,針扎般疼;山巔上,飛雪像霧像云像火焰,在湛藍天空的襯托下,一團團地落下來;大地宛如童話世界,神韻讓人嘆為觀止,驚喜不已。19時許,夕陽西下,余暉染紅了半邊天空,分外絢麗。
據悉,新疆兵團第十師北屯市位于新疆自治區北部阿爾泰山南麓,準噶爾盆地北緣;北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580公里;西北東分別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216國道、318省道、319省道在此交匯,國省干道直通塔克什肯口岸、紅山嘴口岸、喀納斯口岸、阿黑土別克口岸和吉木乃等五個邊境口岸。
該師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春旱多風,冬長夏短,無霜期平均在120天左右,最短時只有74天;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9攝氏度,年平均氣溫3.6—3.9攝氏度;年降水量87毫米—188.6毫米,蒸發量為1900毫米—2300毫米。
據了解,該師市所屬的一八七團坐落在古跡“錫伯渡”之南大約20公里的開闊地。史料記載,1764年春天,清朝政府從今沈陽等地征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通過蒙古大草原從科布多西行翻越烏爾莫蓋提達坂,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地區。經清點,途中生嬰兒350多個,自愿隨軍的親屬405人,實際到達伊犁的錫伯族為4030人。伊犁將軍將西遷兵民安置今察布查爾,沿伊犁河南岸開始了屯墾戍邊的生活。錫伯兵民途徑當時額爾齊斯河最大的渡口邊,時值盛夏,河水暴漲,水流湍急,沒法渡河,加之人馬疲憊,糧草短缺,他們看到這里風光秀美,河里滿是魚兒,林里動物成群,便決定安營扎寨小住下來,直到夏末水小時才渡河繼續西遷至伊犁。
如今,來到“錫伯渡”,凝神靜聽,遙想歷史,仿佛可以聽到錫伯母親分娩的艱難呻吟、嬰兒落地的微弱啼喊,大軍前行的鏗鏘腳步聲,看到婦孺老幼涉水渡河的悲壯……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