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連續兩月上“排污黑榜”,個別“排污值”嚴重超標
甘肅多家污水處理廠反成“排污大戶”
業內人士:除生存困難、盈利能力弱等客觀原因外,不排除個別企業“故意”排污
蘭州夏官營污水處理廠已經連續兩月排在了超標排污企業名單的首位。2月22日,在甘肅省環保廳公布的《2016年1月自動監測數據超標排污企業名單》中,夏官營污水處理廠的氨氮超標排放累計達9天,而上個月(即2015年12月)的排污記錄也達到9天。
“雖然,排污時間有間隔,但都是氨氮超標排放1.02倍,這是處理能力有限,還是故意為之?”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人員發出如此感嘆。雖然,因排放指標不合格、身為“清道夫”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反而成為“排污大戶”的事件在全國各地多有發生,但來自夏官營污水處理廠的一些“蹊蹺數據”,還是令有關檢測人員唏噓不已。
在甘肅省環保廳通報的14家超標排污企業中,污水處理廠有5家,其中蘭州市夏官營污水處理廠和白銀市平川區清源污水處理廠等企業都是連續兩月“上榜”。此外,一些污水處理廠的“排污值”嚴重超標,其中,清源污水處理廠的氨氮最大超標4.12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污水處理廠生存困難、盈利能力弱、提標改造投入大也是造成不能達標排放的客觀原因。此外,不排除一些污水處理廠人為降低標準,“故意”排污。
據甘肅省住建廳統計,目前全省各市、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88座,污水處理能力約191.33萬噸/日,平均運行負荷率不到60%,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75%。個別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超過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設計值,水質超標影響了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去年的一次執法檢查中發現,建成投運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配套管理網絡覆蓋率不高,污水不能全收集的問題,全省城鎮近一半污水還處于直接排放狀態。一些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不足,存在“小馬拉大車”的現象。
污水處理廠接連成為“排污大戶”,也與普遍存在的資金困境有關。通常,污水處理費涵蓋在居民自來水費中,上繳地方財政。政府直接投資運營的污水處理廠每年根據運營情況申報所需費用。由政府采取PPP模式運營的污水處理廠,則由地方政府按照既定合同撥付費用。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普遍存在拖欠污水處理費的現象,有些地方甚至拖欠長達數年。業內人士分析稱,一些污水處理廠也有“故意排污”的嫌疑,目的是向政府施加催賬“壓力”。
讓污水處理廠退出“排污黑榜”關鍵還需徹底理順管理體制。有關人士分析稱:“目前污水總量由水利部門管理,污水處理廠由城建部門建設,排出的水達不達標由環保部門負責,多頭監管極易造成扯皮推諉。”(記者康勁)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