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銀色經濟“十三五”期間迎機遇
編者按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對加強老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應對老齡化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強頂層設計,做到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要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十三五”期間要抓好部署、落實。自2014年起,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與《中國經濟周刊》已經連續三年聯合發布《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指數》年度報告。中國目前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加速時期,養老保障既是個人和家庭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希望我們的這一報告能為關心和關注中國養老問題的社會各界,提供一個分析參考。此文為報告內容概要。報告全文詳見經濟網www.ceweekly.cn。
《中國老齡社會與養老保障發展指數(2015)》報告(下稱2015版報告)中三大分項指數分值均有所下降,社會保障擴面和提高待遇所取得的成績,與社會保險基金收小支多的不利趨勢基本取平。“醫療保障發展指數”從上年的63.5分降至61.2分,是三大分項指數中唯一及格的;“養老金發展指數”由升轉降為57.9分(2013版報告為51.6分、2014版報告為58.5分);“老齡社會與銀色經濟發展指數”比上年降低0.2分,為52分。
人口老齡化不等于社會老化,不能忽略,也不要悲觀,這是人類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后進入大健康產業革命的標志,談老齡社會不僅是老年人的問題,而是經濟社會進入一種新常態的問題,需要按照人口老齡化的需求組織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調整供求關系。但是,中國在未完成農業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時便進入老齡社會,“未備而老”的挑戰是嚴峻的,目前的戰略準備和國民教育非常不足。
2020年,中國很可能提前進入超級老齡社會,代際矛盾更加凸顯。在“十三五”規劃期間,亟待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對加強老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做到及時應對、科學應對、綜合應對。建議在“十三五”期間制定和執行銀色經濟發展戰略,改善勞動人口人力資本以提高生產力、改善老齡人口資產結構以提高購買力,實現代際平衡,扭轉中國“未備先老”的局面,為老齡社會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人口老齡化仍在加速,贍養負擔加重
老齡社會與銀色經濟發展指數,從老齡社會發展速度與深度、老齡贍養比、養老保障、老齡產業、老齡人口紅利5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見表1)。2015版報告基于2014年數據計算,該指數得分52分,已經連續第三年下降(2013版報告、2014版報告該指數分值分別為52.6、52.2)。
2015版報告指出該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老年贍養負擔加重。因人口老齡化、提前退休、正規就業不足等因素,從2014年開始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計劃內贍養比跌至3:1以下(即不足3個繳費人供養1個領取人);部分地區在不斷提高社會保險費率,企業和職工總和養老保險費率超過繳費工資的30%、醫療保險費率超過10%,中小企業不堪重負。二、養老金支付有缺口。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計劃均出現當年資金缺口,導致養老保障指標值下降。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