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琴,奏響自貿區創新三部曲

上圖 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企鵝酒店。
下圖 橫琴創意谷。
珠海橫琴,與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同屬中國(廣東)自貿試驗區。
早春二月,中澳青年創業谷咖啡飄香,新區綜合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忙而有序,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游人如織……記者在橫琴新區片區調研,不僅被島上蕉林綠野和樓宇大廈相間的美景所吸引,更為這片土地迸發出的活力與魅力所鼓舞
自2015年4月23日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橫琴新區獲得巨大動力,呈加速度發展之勢。“橫琴新區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5億元,同比增長36.9%;公共預算收入37.8億元,同比增長39.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9.8億元,同比增長17%;實際利用外資4.26億美元,同比增長65.68%。”談到橫琴的變化,新區管委會主任牛敬首先列出了這樣一組數字。
在全球經濟遭遇寒冬的今天,這組數字蘊含著春天的氣息。
對接港澳 突出特色
橫琴島位于廣東省珠海市南部珠江入海口,與澳門最近處不過187米。獨特的地理位置,注定其首先要做好澳門這篇文章。
“澳門人多地少,而橫琴地多人少,兩者具有很強互補性。”牛敬說。
作為橫琴與澳門開發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建成具有標志性意義。據牛敬介紹,澳門大學原校區位于澳門氹仔島,面積狹小。經協商,澳門特別行政區以租賃的形式取得橫琴島大約1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權,建設新校區。記者看到,這里背靠橫琴山,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比之前的校園大20倍,可容納約1萬名學生,澳門大學由此不僅結束了‘有校無園’的窘境,而且成為全球唯一一所跨境大學。”牛敬表示,新校區的建立極大拓展了澳門大學的發展空間,也使橫琴新區的影響力快速提升。
在采訪中,橫琴新區管委會澳門事務局楊愷明科長給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澳門協誠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強生意越做越大,想建個大型商品展示中心,卻遭遇澳門土地資源不足、租金昂貴的煩惱,此事一拖就是好幾年。
怎么辦?“彼時橫琴也在積極向澳門政府招商,作為澳門政府向橫琴推薦入駐的33個項目之一,我很快拿到了7000平方米左右的項目用地。”2月26日,在金源國際商貿廣場項目開工現場,陳志強的煩惱變成了一臉笑容。
在中澳青年創業谷,澳門安訊通科技公司軟件工程師薛華正在測試一款軟件。“我們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現有20多人,主要產品為會展簽到系統和個人密碼管理系統。”薛華介紹,創業谷為橫琴分公司提供了優厚的創業條件,“我認識的好多澳門年輕人基本都到這里來了”。
為了對接澳門資源,橫琴也是蠻拼的。“除了在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方面享受8項優惠政策外,我們還為澳門創客提供了免費辦公、一站式注冊服務、創業輔導等,并配套20億元的澳門青年創業投資引導基金,100億元的產業引導扶持基金,目前已有115家澳門企業入駐。”負責運營的橫琴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趙國沛告訴記者,中澳青年創業谷的目標就是要為澳門和內地青年交流合作、干事創業、實現夢想打造一個創業孵化平臺,使之成為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載體,同時也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
從企業投資,到貿易往來,再到生活細節,如今橫琴的港澳味兒越來越濃。“對接港澳,突出特色,這也符合國家將橫琴建設成為在‘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區定位。”指著不遠處即將竣工的港珠澳大橋,牛敬更是信心滿懷,“今后從香港到珠海只需要40分鐘車程,橫琴與港澳將通過這條紐帶聯系得更緊”。
創新求變 開放增效
只用了5分鐘,橫琴發展有限公司招商專員余杰武便在珠海橫琴綜合服務中心完成了企業注冊審核。“此前,這一過程需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現在通過商事主體電子證照卡辦理,很快就能搞定,企業辦事方便多了。”面對記者,余杰武感嘆道。
余杰武所說的商事主體電子證照卡,是橫琴新區推出的一大創新。據新區工商局李科長介紹,橫琴商事主體電子證照卡以營業執照信息為基礎,集合企業其他登記、許可、備案、資質認證等證照基礎信息的可讀寫標準電子介質,可作為數字證書使用的“企業電子身份證”,具有“證照信息電子化、集成化,信息數據權威性,使用功能廣泛性”特點,企業通過該卡,逐步實現“一卡在手、服務全有、政商共用”。目前,該創新已與市場違法經營行為提示清單制度,作為政府智能化監管服務新模式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最佳實踐案例”。
作為國家級自貿試驗區片區之一,自去年4月掛牌以來,橫琴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著力構建面向國際的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體系,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除了商事改革、負面清單、權力清單等“常規動作”外,橫琴還先行探索比國家標準縮短30%的對港澳負面短清單、工商行政違法行為提示清單、與港澳差異化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罰清單等“自選動作”。
“自貿區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推動制度創新和擴大對外開放,作為國家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壓力測試的一個平臺。”新區管委會黨委副書記葉真介紹,橫琴片區以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10項評價指標為指南,先后通過與港澳營商環境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10個方面的對接比較,尋找差距,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推進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突破。
目前,橫琴已成功推行落地120項改革創新,其中6項在珠海市全面復制、推廣;17項成為廣東省27項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6個創新案例入選廣東省自貿試驗區首批制度創新案例;1個“政府智能化監管服務新模式”案例榮獲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以創新為動力,橫琴與港澳,尤其是澳門的深度合作早已“開花結果”。如今,澳門人可以24小時進出橫琴,兩地通關效率提升了30%。粵澳中醫藥產業園、粵澳產業園、澳門青年創業谷成為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新熱土,中拉經貿合作平臺建設也扎實起步。
產業優化 高端引領
日前珠海長隆海洋世界動工,這是珠海橫琴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內第二座正式動工修建的主題公園項目。
“新建的長隆海洋世界將集動物保育、科普、高科技體驗于一體,大約分成10個不同的主題區域,向游客展示不同時期、不同種類、貫穿南北半球的海洋資源。”長隆集團珠海區總經理陳捷介紹,“在面積巨大的展覽區域內,幾乎全部采用最先進的亞克力板封閉,更有一條800米長水下參觀通道供游客使用,各類海洋生物暢游在游客的頭頂和身邊,全程呈現海底風貌,讓探游海底的體驗始終伴隨游客左右”。
陳捷還告訴記者,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自2014年3月開業以來,截至去年12月底已累計接待游客超過2500萬人次,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也是我們愿意再投500億元新建一個主題公園的主要動力”。
長隆在橫琴的不斷深耕,是橫琴高端產業集聚發展的一個縮影。“在橫琴島最初發展中,主要規劃了金融、文化旅游等七大產業,變成自貿區之后,新區產業重點更加明晰。”牛敬介紹說,“我們力爭通過這幾大高端產業的聚集,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
一是金融服務。目前,橫琴已累計注冊金融類企業2260家,注冊資本達2134億元人民幣,管理資產約1.7萬億元,聚集創新性金融要素交易平臺11家。廣東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成立兩年多來累計交易量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跨境金融創新實現突破,港澳居民跨境住房按揭業務累計收匯超過1.5億美元,企業申請備案的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超過25.6億元,在全國率先開展跨境車輛保險業務,蓮花大橋穿梭巴士受理跨境金融IC卡。
二是商貿服務。目前橫琴登記注冊企業已達17000多家,其中商貿企業占四分之一,自貿區的自由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更有利于商貿企業發展。
三是旅游休閑健康產業。除了傳統龍頭項目長隆國際海洋度假區以外,橫琴還有體育休閑旅游,如國際馬戲節、珠海WTA超級精英賽(國際女子網球賽)。同時香港嘉華集團也將在橫琴興建世界級的體育休閑項目,總投資達30億元人民幣的法拉帝游艇(亞太)中心項目在橫琴已開工,而包括中醫保健等內容在內的麻省總醫院中國醫院項目也已落戶橫琴,前期工作正抓緊推進。
此外,科教研發、高新技術、生物醫藥等也發展很快。先后引進中美合作示范項目——國家食品安全創新工程、國家“互聯網+”創新創業基地、國家中醫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創新聯盟等。其中,星光中國芯物聯網工程一期項目已經驗收,正在推進安防監控物聯網芯片、系統及其基礎核心技術研發體系建設。
“依托自貿區這一平臺,橫琴在推動金融、商務以及文化旅游休閑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很好的優勢,目前也形成了初步的產業集聚,這不僅對珠海高端服務業發展是促進,對整個珠江西岸乃至廣東的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輻射、引領作用。”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林江說。 (經濟日報記者 楊忠陽 李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