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代表團:構建高效科技轉化體系
在3月8日舉行的安徽代表團開放日上,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制造業強省成為代表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建設制造業強省方面有哪些新舉措?對于《經濟日報》記者的提問,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經信委主任牛弩韜說,安徽把結構性改革和建設制造業強省統籌來抓,綜合運用“加減乘除”法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業強省建設。“加法”就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成長產業,通過技術改造推動新產品適應消費升級的需求,培養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減法”主要是去產能、降成本、節能減排;“乘法”就是運用信息化技術促進三個融合,達到放大和倍增效果;“除法”就是大力推行兼并重組,淘汰一批落后企業,關閉一批小水泥廠、小造紙廠、小平板玻璃廠。
全國人大代表、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院長陳學東認為,應從加強投入、培養人才等角度來推動制造業發展。“目前,我們的裝備制造業故障率較高,其中產品質量技術標準存在問題是重要原因。”陳學東代表說:“我們應參照國際做法,讓更多的用戶參與到產品標準的制定中來。”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省長李錦斌表示,安徽將按照“打造創新鏈,引領新發展”的思路,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產業化創新,讓創新驅動發展的第一引擎釋放更大能量,這其中既包括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也包括激活創新體制,在金融服務自主創新、政府創新管理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推進改革,構建更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此外,還要實施一批高含金量政策,構建充滿活力的人才高地,不斷推進職教大省、技工大省建設。 (經濟日報記者 崔文苑)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