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月24日,是我國首個“中國航天日”,這是屬于中國航天人的節日。
“中國航天”4個字,在普通老百姓眼里,神秘而又充滿敬意。你可能不知道,在杭州錢塘江南岸一座大樓里,也有一群追夢、堅守、有著“上九天攬月”豪情的中國航天人。讓杭州航天人引以為傲的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有一個重要零部件,正是出自“杭州制造”。
在昨天首個“中國航天日”,錢報記者走進這座神秘的大樓。
東方紅一號上的電連接器
是“杭州制造”
國務院日前批復,自今年起將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因為46年前,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東方紅一號”上有一個重要零部件——電連接器,正是“杭州制造”。
這個零件出自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原杭州電連接器廠。
時間倒退回1967年,航天一院十二所向杭州電連接器廠提出為“651”工程研制配套的Y1系列連接器研制任務書,這也是杭州電連接器廠,正式為東方紅系列衛星工程配套研制各類電連接器的開始。
“在當時設備簡陋、精度不高的情況下,老一輩技術人員經過了多次試驗和改進完善,才完成了第一代電連接器。”總工程師周升俊說,每一個電連接器重約500克,在“東方紅一號”上使用了上百個。
“電連接器在‘東方紅一號’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控制系統電器連接的關鍵器件之一,火箭在發射時能否做到與發射架連接有效、干凈利落地脫離,電連接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司副總經理張帆打了個形象的比方,連接器就相當于是火箭的“神經”,信號需要通過連接器進行互聯。
張帆告訴記者,在我們的神舟飛船、運載火箭、探月工程中的月球車,以及今年下半年將首飛的長征五號上,都能見到“杭州制造”的電連接器身影,“經過研發改良,目前使用的已經是第四代電連接器。”
公司大半都是80后追夢人
看到發射成功,一切都值了
在追夢的路上,有著一群“上九天攬月”豪情的中國航天人,而在公司的每一個車間里,每天都在講述著一個個關于中國航天人夢想與堅持的故事。
在生產一車間,一名身穿工作服、皮膚黝黑的“80后”小伙,正專注盯著眼前的設備。他叫管明炎,2000年數控專業畢業的他,剛進入公司,并沒有如愿從事數控操作崗位,而是分配到了車間零件鉗工班。
當時作為機械廳廳級優秀畢業生推薦的管明炎坦言,“當時心里落差很大”。雖然有些憋屈,但并沒有心灰意冷,相反,他除了完成鉗工任務外,還自己掏錢報了一個數控培訓班,考出了數控中級證。
在當時,全公司考出數控中級證書的人屈指可數。
憑著自身的堅持和勤奮,管明炎從一名零件鉗工,成長為一名數控編程高級技師。2007年,他研究了不銹鋼材料的深孔加工技術和韌性難加工材料的斷屑技術,改變了加工效率和合格率不高的現狀,不僅實現了一體化加工,還極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外觀質量。
不僅如此,公司還成立了院級“管明炎技能大師工作室”,在這里,都是和他一樣懷揣夢想的年輕人。
張帆告訴記者:“在公司,年輕的80后占了65%以上的比重,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年輕追夢人,公司除了為年輕大學畢業生解決住房問題,另外,到目前已經為13位優秀職工建立50萬無息貸款。”
和管明炎一樣,在這里的每一個年輕人常說的一句話是,“當看到最后發射成功的那一刻,覺得一切都值了。”正是因為這份堅持和執著,中國航天人從未停下追夢的腳步。
(責任編輯 :汪葳)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