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武漢硚口區正在進行建筑業工資集體協商。
武漢建筑工地上,工資集體協商,一項由工會主導的談判,將幫助建筑工人漲薪“有準兒”,建筑工人工資“一口價”時代終結。
工資到底誰說了算
“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工錢到底誰說了算?”
絕大多數建筑工地上的工人都會告訴你,“包工頭!”
這也是武漢市洪山區建筑行業工會聯合會主席魯德軍聽到的說法。“建筑工地上的農民工,很多都是同鄉、親戚這樣組合起來的隊伍,包工頭在他們當中有很高的地位,加上很多農民工對《勞動法》等法律法規不熟悉,不僅是工錢由包工頭說了算,涉及到社保以及勞動安全保護方面的問題,大多還得聽包工頭的。”2010年,當洪山區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開始動議開展行業工資集體協商時,魯德軍走進眾多工棚調研。
魯德軍感覺,工會的工作如能讓洪山區建筑業用工規范起來,有著重要的意義。
而武漢市新洲區建筑行業工會聯合會主席杜軍了解到,建筑企業職工尤其是農民工的工資標準、支付方法、增長幅度,長期處在無序的狀況之下。
在被稱為“建筑之鄉”的新洲區,共有建筑企業113家,從業人員17萬多人,在湖北省建筑企業20強中,新洲區企業就占據6席。然而,企業間的發展不平衡,建筑行業內部工種、工時、工價的不一致,讓建筑企業中務工人員的工資收入差距很大。一個技術熟練工的日收入可達300元到500元不等,因此甚至衍生出農民工月入過萬的說法,而一般沒有技術含量的例如保潔、門衛等工種務工者的收入則很低。而且,無論多寡,農民工對于工資標準等關乎切身利益的問題沒有任何發言權。
“建筑工地上女農民工的保護更是無從談起。”武漢市硚口區總工會經審主任李蘭如則觀察到,女農民工多是跟著家人在工地上打下手,不要說哺乳等權利保護,衛生、休假等權利也近乎奢望。
協商改變現狀
“工資集體協商就是要突破建筑行業用工過程中的這些怪現狀!把農民工的勞動權益一一擺在桌面上,讓職工和企業面對面,改變包工頭‘一言堂’的局面。”武漢市總工會副主席王懷卓這樣看待建筑業工資集體協商。
由于市場環境嚴峻,建筑業面臨諸多問題,業內惡性競爭嚴重,就業群體復雜,用工方式不規范,嚴重影響著建筑業職工經濟利益和人身安全。
“迫切需要工會組織發揮優勢,通過構筑有效的協商溝通平臺,推動建筑業勞動關系逐步趨向協調穩定,實現職工與企業互利共贏。”
在武漢,為通過協商終結建筑業職工收入“一口價”時代,該市洪山、東西湖、新洲等區,從2011年開始嘗試在區級層面開工資集體協商。2014年,武漢市總工會決定在全市全面推開。目前,武漢市所有區均啟動了建筑行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普遍簽訂了集體合同,通過工資集體協商,建筑企業與職工找到了雙方利益的均衡點,實現了“雙贏”。
談判桌上的交鋒
2010年起,在洪山區一家建筑工地上打小工的小李覺得自己的日子有了盼頭。
這一年,洪山區建筑行業開展了工資集體協商,當年,勞動關系雙方在集體合同里約定,建筑業最低工資標準為900元,高于當年普工工資。更意想不到的是,在每年不低于10%的增幅約定下,這一標準在2014年上漲到了1716元。
小李們的收入實實在在地上漲了。
為了這個結果,洪山區總工會和建筑行業工會聯合會則是頗費了一番周折。
魯德軍至今都記得最初一次的協商開始時的情形。當時,工會向涉及到的123家建筑企業發出要約,這些非公企業根本不理睬工會,不接受要約。工會爭取到了行業主管部門的配合,老板們最終坐了下來。
而在硚口區,2014年的協商進行了兩輪談判。第一輪,雙方主要對工時工價和最低工資標準進行協商,第二輪談判,主要對工資支付方式和社會保險等內容進行協商。由于建筑業長期以來形成了特有的業內陳規慣例,工資報酬、計付方式的觀念相對固化,雙方協商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工時工價上面,談判現場,針對職工方提出的模板工345元/工日、抹灰工250元/工日、油漆工198元/工日等10個工種的工價,爭論激烈。
企業方認為,建筑領域競爭激烈,原工價對建筑工人而言已是高收入,此標準設得有點高,應該降低。職工方回應,工人作業勞動的強度大,掙辛苦錢,不應該降低標準。工會表示,企業應該從管理、技術中要效益。工資標準訂高一些,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增強隊伍的穩定和活力。最終,雙方達成了一致。
2015年12月24日,硚口區建筑行業再次召開工資集體協商會,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協商確定2016年硚口區建筑行業職工工資增長不低于5%,行業最低月工資標準為2100元。
就這樣,工資最低標準、工資漲幅、五險一金,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一個個建筑業農民工原來根本無法想象的條款一一落實下來,通過職代會討論通過,經過人社部門的備案,成為具備法律效應的集體合同文本。
牽動人心的落實
不過,每一次協商結束之后,合同的落實更為牽動工會人和參與協商的職工方代表的心。
在一位職工方代表看來,對合同的廣泛知曉度還需要再下功夫,建筑行業流動性大,今天你來明天我走,如果讓集體合同的內容、條款讓每一位實時務工者都清楚,則需要加大宣傳普及的力度。
同時,合同條款能否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更是工會組織探索的課題。為督促落實,武漢市硚口區工會聯合區人社局,半年開展一次“回頭看”,對企業合同履行情況進行檢查,并為下一輪協商收集信息。其他各區也依靠相關行政部門的檢查,來完成集體合同的落實履行情況。
武漢市總工會副主席王懷卓認為,建筑行業的特殊性,導致該行業開展集體協商面臨諸多難題,即便是開展了協商也簽訂了合同,但在執行上也面臨著巨大挑戰。特別是建筑行業在用工方式上的隨意性、差異性、隱蔽性、流動性,直接導致職工隊伍的組織化程度低。因此,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