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無論打開支付寶還是微信,都有一個模塊叫“城市服務”。3月底,螞蟻金服推出“千縣萬億”計劃,將去年起步的城市服務從北上廣深推至縣域。4月22日,騰訊創始人馬化騰與深圳人保局簽署了一份服務,以微信的實名認證用戶為基礎,微信支付為渠道,面向深圳市民推出繳納、查詢醫保、社保的服務。同時,騰訊方面透露,這項“互聯網+城市”的服務,已經同時在北京、廣州、青島等35個城市推行……
一邊是支付寶,另一邊是微信支付,二者的背后都是中國的兩大互聯網巨頭:阿里和騰訊,這兩者無論是從用戶基數、超級APP的打造、技術手段等方面都是同一個量級,他們為什么要對各種繳費、社保、交通等政府、公共事業單位的服務這么感興趣?為什么他們在宣傳上都殊途同歸地打出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噱頭?
智慧城市是座金礦
人們對智慧城市這個詞并不陌生。一直關注IT領域的人應該還有印象,約在2008年,當“智慧地球”這個詞風靡時,智慧城市作為與城市管理相結合的領域,被各大城市接受,北京、上海、深圳、昆明、武漢、重慶等城市先后啟動了“數字+城市名”的戰略。
提出智慧城市的IBM經過研究認為,城市由關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境六個核心系統組成: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這些系統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種協作的方式來相互銜接,而城市本身,則是由這些系統所組成的宏觀系統。
歐盟、新加坡、日本、韓國等都把智慧城市作為國家戰略,相關專家認為,我國智慧城市發展已經進入規模推廣階段,截至目前,已有154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預計總投資規模達1.1萬億元,撬動的市場更是以萬億元計,新一輪產業機會即將到來。國家開發銀行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與住建部合作投資智慧城市的資金規模將達800億元,因為智慧城市建設帶動衛星導航、物聯網、智能交通、智能電網、云計算、軟件服務等多行業的快速發展,為相關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而螞蟻金服對“千縣萬億”計劃的解釋是,城市服務下沉到“將互聯網服務下沉至縣域,帶動上萬億的投資”,大致可以在這個背景下理解它的含義。騰訊方面對于智慧城市的定義為:“城市服務”是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在騰訊平臺上提供的民生服務,市民通過騰訊平臺,可直達政府各委辦局的服務項目,實現“一個入口,多種服務”。
城市服務的實質是城市信息化的深度應用。在過去,對于公眾而言,智慧城市最直接的感受是去大城市有更多的公共WIFI,在某些醫院看病可以不用重復做拍片等這些基礎性的檢查工作,身份證系統開放給銀行、社保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等,為我們辦理相關服務提供輔助性備案,但其實,這樣的便捷性離公眾需要的服務還很遠。掛號、排隊、申請個人貸款重復提交個人資料等事項仍很繁瑣。智慧城市這項工程需要未來幾年的發展,一直到能讓人充分享受到信息技術變革帶來的便捷服務才算成功。
微信和支付寶是接觸C端的有效方式
智慧城市提出的初期,移動互聯網還不曾這么發展。短短幾年,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充分發展,出現了更多的移動應用,相關專家表示,智慧城市不僅需要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更需要微博、維基等工具的應用,通過數據驅動的社會需求挖掘使得政府服務更貼近百姓需求。
在提出智慧城市的這幾年里,阿里和騰訊都在快速發展,二者基因雖然不同,但是都以支付寶和微信的方式累積了大量的實名用戶。據雙方給出的數據顯示:支付寶+新浪微博+淘寶天貓,提供了近7億的入口;而截止2015年底,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53億,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6.97億,兩大社交平臺以及其他騰訊產品形成了龐大的數據量。
除了流量優勢,這兩個中國超級APP在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功能,微信早期是社交工具,后來發展了微信支付,支付寶一直在做第三方支付,后來也在完善社交功能,雖然還有待觀后效,但這二者在城市服務領域的確是棋逢對手,讓這場角逐變得更為精彩。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雖然智慧城市在部門聯動、消除信息孤島方面需要信息化技術,但是政府、公共事業單位在對接C端方面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而C端直接對接的是廣泛的需求,這對提升政府服務具有直接意義。
如果用戶繳納水煤電費、寬帶費,查詢社保等,都需要下載各個部門的APP,這對于個人手機來說,是一件信息過載的舉動,而且目前,國內整合這種公共服務的APP還未出現,即使出現了,在APP推廣應用方面也需要走很長的路:支付寶經過十幾年有了現在的用戶積累,微信支付也是依托QQ基數進行了大量的推廣才獲得了現在的成績。
智慧城市的終極目標是信用
無論以微信還是以支付寶為窗口的城市服務,在后端,需要與政府、公共事業單位進行數據共享;在前端,由于移動互聯網讓服務窗口前移,使得城市服務給用戶帶來了便捷。以買電為例,傳統的方式需要大眾去供電局的窗口排隊,而現在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端在開通服務的城市里,只需要打開APP,輸入電卡卡號,完成支付,電就可以續到自家的電表上。
“互聯網+城市”可緩解“三長一短”的老難題——所謂三長一短,即是掛號排長隊、就診排長隊、繳費排長隊,看病時間短,公眾可以通過微信提供的城市服務提前預約,便捷繳費,同時還有可能根據系統推薦的就診時間再來到診室門口。
可見,在客觀上,互聯網巨頭入局城市服務能帶來更多的便利,從窗口前移,到支付、信息透明等角度均在構建對公民的便捷服務。與此同時,互聯網巨頭在入局城市服務時,對其也有反哺作用。
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微信,他們一個在電商交易,另一個在社交領域,形成了原始的數據累積,但城市服務的數據也是個人信用的一個方面,比如一次繳納水電費的行為表明了履約能力。事實上,現在無論是騰訊還是阿里,在布局民間征信方面都在加快腳步,且在央行頒發的民間征信牌照中,阿里的芝麻征信、騰訊征信和前海征信便位列其中,且被業界視為“民間征信的三駕馬車”。
芝麻征信的副總經理鄧一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智慧城市的終極目標是信用,因為有信用可以讓辦事變得更便捷,更簡單。目前在芝麻征信的數據來源上,阿里的部分只占了20%,其余部分來源于合作機構提供的數據。如果城市服務的相關數據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民的履約能力的話,對于完善個人信用就又多了一個維度。(作者:郭娟,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