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澄澈的自然港灣、干凈遼闊的天然浴場……日前,記者跟隨國家海洋局組織的“海疆生態行”采訪團來到首站山東省威海市,便被這里的岸線景觀吸引了。
這座三面環海的城市,今年剛與紐約締結為“姐妹城市”,展開海洋垃圾防治的交流合作。對海岸線的保護,威海人用“拆、修、保、增”等方式,增強海岸帶區域的生態承載能力,讓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60%以上,力爭把最好岸線還給自然,把最美海景留給市民。
“拆”,就是對與規劃不相符的近海養殖、低端制造、違法建設項目等,逐步予以搬遷、拆除。近年來,全市累計清理近海養殖筏架10萬多畝,拆除違法建設項目10萬多平方米。“修”,就是對遭到破壞的岸線資源積極修復。“以前這里的岸線慘不忍睹。”工作人員舉著九龍灣的老照片介紹情況。照片上,這里岸線殘缺、沙床裸露、淤泥堆積。政府為此請來專家進行設計規劃論證,投資5000萬元,填補海沙10萬立方米,修復沙灘12萬平方米。項目自2014年10月竣工以來,經過近兩年的實踐證明,如今的九龍灣風平浪靜,總有海鷗悠閑地在堤壩上踱步。“保”,就是對生態脆弱區、禁止利用區實行最嚴格保護措施。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是一處沙壩潟湖。每年11月到來年3月,都會吸引1萬多只大天鵝來此棲息。為了維護湖區的生態環境,除了水底清淤,工作人員堅持種植大葉藻,不僅為大天鵝提供了最喜歡的食物,而且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增”,就是通過工程、生物等技術手段,增加海洋生物資源量。這能有效遏制近海資源的退化,維護海岸帶生態。據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介紹,全市累計建設人工魚礁3萬多畝,建設海底牧場30萬畝。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20日 15 版)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