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三舊”改造,是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開展節約集約用地試點示范省建設的一項重要創新。廣東“三舊”改造實施7年來,在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
截至今年3月,廣東“三舊”改造累計投入改造資金9585億元,約占同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5.97%;完成改造項目4747個,完成改造面積26.39萬畝,相當于全省一年的新增用地指標規模,實現節約用地約12.95萬畝,節地率為49.07%。其中,珠三角地區累計投入改造資金7675.63億元,約占同期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6.81%,完成改造項目2504個,面積17.50萬畝,節地率47.37%。
據介紹,受現行法律政策制約,原土地權利人積極性不高,是“三舊”改造一度難以大規模實施的主要原因。為此,廣東省探索創新辦法,激發原土地權利人自行改造的主動性,對其所涉及用地手續不完善的,規定可以按照用地發生時的法律政策落實處理(處罰)后,按土地現狀辦理,無論改造后用于何種用途,允許以協議出讓方式補辦供地手續,使原土地權利人繼續保有土地使用權,為原土地權利人自行改造創造條件。
2009年,《關于推進“三舊”改造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若干意見》出臺后,使得“三舊”改造政策體系正式確立。在“三舊”改造政策上,廣東創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土地權利人可通過開發土地直接獲取土地增值收益,土地權利人不愿或者無能力自行開發的,可以引入市場主體合作開發,也可由政府征收或收回土地后公開出讓,按不高于出讓純收益的一定比例獲取補償。在“三舊”改造方向上,統籌考慮市場需求和規劃要求,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居則居,改造模式不一味的拆除重建,有的僅對建筑功能和周邊環境進行提升,改造為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新工廠等,為創新企業提供了用地空間,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廣東省已完成的“三舊”改造項目中,屬于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的有2827個,占改造項目總數的59.53%。其中,淘汰、轉移“兩高一資”項目494個,引進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項目429個,投資超億元項目514個,這批項目改造后,當年實現產值(營業收入)平均比改造前增長了1.43倍。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