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利店在過去兩年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時代,門店數量和品牌暴增,成為橫跨傳統零售和電商的熱詞。但從便利店自身來看,虛弱的身軀似乎無法承受千億美元之重,“5870元,4.2萬元”這是北京商報記者從2016中國便利店大會上獲悉的兩個數據,分別是中日便利店單店日均銷售額。如何從一個亦步亦趨學習日本和中國臺灣的行業進化成千億美元的風口行業,橫亙在便利店面前的是無法快速解決的成本、盈利及規模估值難題。
便利店成一抹亮色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現代零售業在中國的土地上發展已經有二十五六年了,從一開始的標準超市到大賣場,伴隨著大賣場發展的百貨公司、專門店、購物中心,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所有這些業態都曾經在中國輝煌過,但是回想一下在中國市場里面分布最廣、最傳統、老百姓最喜愛的一個便利店應該說沒有輝煌、風光過。”深圳美宜佳便利店總經理張國衡雖然執掌國內門店數量最多的便利店,自去年10月至今美宜佳已經開了800多家門店,但是對于便利店在零售業發展歷史上的角色依然有所遺憾。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表示,去年連鎖百強店鋪增長4.7%,銷售額增長4.3%,這是有統計以來最低的一年,但是便利店行業門店增長速度達8.4%,銷售額增長達15.2%,在相對灰暗的市場當中形成了一抹亮色。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對便利店委員會57家企業也做了數據統計,2015年便利店單店日均銷售5870元,比2014年提高18%。
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超市,大體為54:46;我國目前的實體零售市場中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體是8:92,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資本故事難講
作為中國零售業態里面發展快、潛力大的細分領域,便利店業態在中國的資本市場鮮有表現。厚谷投資創始合伙人徐大衛表示,“在大概3000家的A股企業中只有紅旗連鎖和中百便民在A股有所呈現”。
其主要原因在于便利店開店模式帶來的成本損耗居高不下,“消費類連鎖行業的特性是直營模式下的效率損失,這是不可避免的,譬如稅費的損失、合規損耗”。徐大衛舉例稱,在直營方面,紅旗連鎖統計數據是100%,中百也接近100%,“你要給員工上五險一金,理論上要簽正式的房租租約,這背后帶來大量合規方面的損耗。直營模式下,職業經理人做的決策行為和夫妻店、個體工商戶的商業決策,在選址、經營各方面的效率都有先天的、不可逾越的損耗。而這種效率損耗在對接資本市場的時候可能進一步放大”。上述人士認為,規范成本對公司的利潤包括競爭力構成重大沖擊,基于直營的增長模式難以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特許加盟能夠實現快速發展,但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會出現瓶頸。
另外,國內便利店品牌區域化明顯,盡管在某一個區域有領頭羊品牌,比如深圳美宜佳及天福、山西金虎、武漢中百、上海全家、北京好鄰居等,但是全國性品牌幾乎沒有。“一個成熟市場、一個區域的連鎖,只有有限的幾百家店,其實對資本來說價值非常有限。”徐大衛認為,如果想要講好資本故事,便利店品牌可以進行股權、業務板塊等整合。但是上述人士也明確指出,“行業整體缺錢,不同主體間利益結構多元化,可能令整合步履維艱”。徐大衛表示,強化自身平臺和后臺服務能力,是便利店連鎖企業最為可控的資本化方向。
再造便利店價值
便利店資本化不足的現狀除了行業發展階段因素,更多反應的是便利店連鎖企業自身綜合能力的欠缺,導致便利店始終站不到風口位置。以單店日銷售來看, “我們的生產效率是5870元平均日銷售額,臺灣達到了1.5萬元,日本達到了4.2萬元,差距還是非常巨大”。裴亮表示,便利店自身經營管理水平還處于粗放式的初級階段。按照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此前發布的中國連鎖百強榜單上的數據計算,美宜佳門店銷售額為83.25億元,平均單店日均銷售為3082元,北京好鄰居便利店300家店6個億的銷售額平均下來單店日均為5480元。
便利店的核心是商品開發和消費者服務,背后是商品掌控能力和供應鏈以及消費洞察,這是便利店最大的價值所在。
“為什么我們對便利店行業這么充滿敬畏之心,是因為它的整個零售營運體系、供應鏈體系不是能用錢燒得出來的。”小麥公社創始人劉澤軒如是稱。據其介紹,在湖畔大學的一次公開課討論中,便利店被認為是未來有可能千億美元的風口之一,“因為便利店離用戶太近了,它是真正有機會從商品交易向服務轉型的”。
事實上,由銷售代理型零售業者向社會服務型零售業轉變,便利店的價值才被真正激發出來。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便利店不僅缺少的是快餐類食品的所占比例,服務類給便利店企業帶來的利潤率占比與日本和我國臺灣相比也非常低。河北叁陸伍網絡科技集團董事長于樹中介紹,已經將傳統快消品、餐飲、虛擬服務疊加在便利店上,讓其成為社區生活的一個端點。
在徐大衛看來,“以前可能一直糾結便利店怎么估值,但我們發現這些估值特別依賴于單店的經營數據,而忽略了背后的網絡交織和背后價值”。好鄰居便利店總經理陶冶對此表示認同,“便利店不是簡單的門店數量和銷售額的疊加,實際上,我們在完成一個網絡布局,網絡具有爆發效應的價值,這是我們的估值基礎”。
北京商報記者 邵藍潔/文 CFP/圖 李烝/制表
中國便利店發展特征
區域發展不平衡 各城市發展差距大
整體仍然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發展空間較大 但競爭進一步加劇
24小時營業便利店比例 區域化分布仍然明顯
行業發展 仍需政策支持
47.5%
便利店增長率超20%的城市占36個調查城市的47.5%
哈爾濱、武漢、長沙增速最快
262個
2015年中國市場便利店品牌已達到262個
上海、深圳、南京的便利店品牌均超過10個
76.9%
南方地區城市24小時便利店比例明顯高于北方地區
24小時便利店占比超過50%的城市中,南方地區占到了76.9%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