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望親戚朋友需要一束花,網上下單后兩三個小時就能送到手上;按月或按季度訂花,不重樣的鮮花每周一次,直接從花田來到你家……當鮮花遇到互聯網,不僅改變了這個傳統行業,更影響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鮮花和綠植也可以成為快消品,變成網購大潮中的一部分。
每周一束花 只需一杯咖啡錢
星期六一大早,家住崇文門附近小區的格格就收到了一束深粉色的洋蘭,8枝花躺在一卷扎好的牛皮紙里。這是她第六個星期收到鮮花,花的品種每次都不一樣。
“花放在家里,看著就讓人心情好。”格格在某家鮮花O2O平臺上按月訂購鮮花。“折算下來每周就一杯咖啡錢,還能直接送到家里,聽快遞小哥說,我們樓里有好幾家都在訂。”格格說。
以前人們想買花只能找花店,而2014年以來鮮花電商發展迅速。算上淘寶、京東、微店等各類平臺,國內至少有千家鮮花電商O2O。根據不同的市場需求,鮮花電商有不同的模式。有的平臺與花店合作,由簽約花店提供鮮花及時配送并分成。有的自己掌握花田,客人下了訂單后,會立即組織冷鏈包裝配送。
花田到花瓶 物流成難題
花+創始人王柯解釋說,普通花店的采購流程是,從云南的花田到北京的花市,花店再從花市批發,加工包裝后賣給消費者。所以和鮮花O2O相比,價格會相差一兩倍;同時,鮮花O2O的花從采摘下來到用戶手中只要兩三天的時間,而普通花店則需要一周左右,新鮮程度有較大差別。
花源直接供應是鮮花O2O的優勢,但供應鏈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一位權威從業者告訴記者,鮮花屬于生鮮品類,對溫濕度、時限、處理方式等都有要求,這讓物流顯得尤為重要。
“百合采摘后需要養一段時間才能發貨,而玫瑰就必須及時配送;有些花還很容易受到感染。同時,花農、花店、用戶三者是斷層狀態,沒有市場數據去指導花農的種植和選種等,造成節日和花材缺貨時,鮮花價格波動幅度大。”王柯說。據悉,大部分電商都依托于第三方快遞公司,難免會收到顧客的“差評”:“鮮花外層是枯萎的”、“看起來不是很新鮮”、“很多都是花苞沒開”、“送來的玫瑰都已經蔫了”……
鮮花成快消品 難有行業老大
國內鮮花市場急劇擴大。目前花卉行業市場容量達1800億元,鮮花電商市場規模100億元-150億元;預計2018年全國鮮花銷售額將達到2000億元。
在O2O市場的火熱逐漸歸于平靜之下,鮮花電商卻仍舊受到資本的青睞。鐘愛鮮花于日前宣布完成1000萬元A輪融資;去年年底,宜花科技宣布完成B輪融資;2015年7月,愛尚鮮花宣布獲得超過1億元的第四輪融資;2014年5月,Roseonly獲得數千萬美元的C輪投資;近日,花+又獲得7000萬元A輪融資……
不過,和其他燒錢圈地的電商、O2O等行業一樣,鮮花O2O公司也曝出了“刷單”丑聞。今年4月,掛牌新三板的上海愛尚鮮花股份有限公司令人意外地以一紙招股書公布:2013年至2015年7月,愛尚鮮花刷出26萬筆訂單,刷單產生的虛假銷售金額超過3千萬元。
入行門檻低、同質化嚴重的鮮花電商行業,會不會孵化出行業龍頭獨霸市場呢?“鮮花電商這個行業很難完全壟斷。”業內人士表示,這一品類要想做大,得在供應鏈、品牌、資金實力等各方面下足功夫。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