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情通報
鹽城風災 已致99人遇難
6月23日,鹽城市阜寧縣遭遇強冰雹和龍卷風雙重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揚子晚報記者從昨天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5日下午4時,此次災害已造成99人死亡,846人受傷,其中152名重癥病人全部及時轉診到市級醫院,目前傷者中已有107人治愈出院。
截至目前,阜寧縣共設置13個安置點,安置1513人;射陽縣設置1個安置點,安置78人。每個安置點都實行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和服務,保證受災人員有吃、有穿、有住、有醫護。
截至25日下午4時,所有縣鄉道路已全部恢復通行,阜寧縣和射陽縣受災的9個鎮區、29個村居全部恢復供水。13.5萬停電用戶已恢復供電8.63萬戶;電信、移動、聯通等通訊公司退服的743個基站已恢復685個。預計28日前,災區各項基礎設施都可恢復正常。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范木曉子 阜寧現場報道
救災捐贈款物已達15187萬元
截至6月26日17時,江蘇全省民政、慈善、紅會系統共接收鹽城龍卷風冰雹特大災害救災救助捐贈款物合計15187.54萬元(含認捐數2800萬和物資折價3110萬元)。其中,民政部門和慈善會接收捐贈款物為14994.94萬元(含認捐數2800萬元),紅十字會接收捐贈款192.6萬元。
通訊員 季靜
揚子晚報記者 薄云峰
龍卷風完整報告將對外公布
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首席鄭永光26日向記者透露,經現場勘測,江蘇鹽城風災已確認為龍卷風,專家組判定等級為EF4級,風力超過17級。
江蘇省氣象局副局長楊金彪說,龍卷風總共分為6級,最低為EF0級,最高為EF5級,此次龍卷風強度接近于最高級別。從風力而言,目前對風力的分級中,17級是最高級別,但這次龍卷風的風力超過了17級。
楊金彪介紹,目前專家組還在對龍卷風經過區域的寬度、長度進行精確的測量,最終將形成一份完整報告對外公布。
據新華社
這是一張令人心碎的照片。63歲的韋其龍趴在地上,右胳膊露在外面,身體其余部位都被覆蓋在瓦礫下,妻子李桂蘭被他死死護在身下。
事情發生在鹽城市阜寧縣陳良鎮丹平村六組。風災發生后2個小時,韋其龍的表侄徐海峰拍下了這張照片。不幸的是,雖然韋其龍挺身而出,可夫妻二人還是在風災中不幸離世。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季宇軒
阜寧陳良現場報道
大伙都叫他們龍大爹和龍大奶
26日上午,揚子晚報記者徒步進入丹平村,這里的重建工作正在展開。韋其龍和李桂蘭的家,已經沒有了家的樣子,只剩下一堆瓦礫,房子的大梁倒了,墻壁只剩不到一人高。和村里其他地方相比,這里有點偏僻,孤零零的廢墟,顯得孤寂。
記者在廢墟里轉了一圈,意外地找到了兩位老人的戶口本和年輕時候的照片。兩人都是出生在1953年8月,生日僅相差兩周。照片上,夫妻倆看上去四十多歲,兩人相視而笑,臉上樂開了花。
韋其龍的表侄徐海峰告訴記者,韋其龍和李桂蘭感情一直很好,村上人習慣稱他們叫龍大爹和龍大奶。現在兩個人都不在了,自己沒事就來屋子里看看,幫他們找找東西。
“這個姿勢,一看就是不要命了”
徐海峰的敘述,將時間倒回到那個狂風暴雨的下午。
23日下午2點多,在阜寧縣城的徐海峰接到朋友電話說老家出事了。他趕緊開車往家趕,車子開到離家門口還有2公里左右的大路上,沒法前進了,斷樹將路完全堵死。徐海峰只有停車,步行進村。“房子全倒了,村上最粗的樹也攔腰斷了。”徐海峰嚇壞了,一路跑到家里,發現父母都沒事后,才從家里出來。
徐海峰路過韋其龍家時,看見房屋已經倒塌。他心想壞了,龍大爹和龍大奶不會出事吧。聽到房屋里有人在求救,他沖上去,奮力把門撞開。
門被打開后,徐海峰看見房梁已經塌了,屋內全是瓦礫。一片廢墟中,一只胳膊露在外面。“是龍大爹!”徐海峰用手扒,想把韋其龍從瓦礫中拖出來,可是無濟于事。此時,徐海峰仍然不知道李桂蘭在哪里,直到救援人員來到現場,將韋其龍從廢墟中救出,徐海峰才看到,李桂蘭被丈夫死死地護在身下。
講到此處,徐海峰已然潸然淚下。韋其龍是村里的大個子,李桂蘭只有1米53。“起風后,兩人來到門口,是想把門鎖好。”徐海峰說,沒想到房梁突然塌了下來。
救援人員將瓦礫搬走后,韋其龍露出半個身子,徐海峰一看,眼淚再次決堤而出。他的表叔哪里是趴在地上,分明是跪在地上,上半身往前傾,雙手呈撐開狀。“這個姿勢一看就是不要命了。”徐海峰說,這個姿勢是本能地為了護住自己的妻子。李桂蘭盤腿坐在地上,韋其龍右手抱住她,左手護住她的頭。
拍完照片,他在屋里哭了很久
韋其龍和李桂蘭被救出時,已經在瓦礫中被埋了兩三個小時,由于傷勢太重,夫妻倆雙雙遇難。
徐海峰拍下的這張照片,被網友譽為“患難見真情,愿來世還做夫妻”,感動了無數人。
徐海峰說,拍完照片后,他在龍大爹的家里哭了好久。“經常聽我媽講,龍大爹和龍大奶感情很深。”徐海峰說,從沒看見過這兩口子吵過架。
徐海峰說,這座屋子的主人已經不在了,但是他一定會常回來看看。
“愛護親人,熱愛生活。”徐海峰最后這樣告訴記者。
生怕救援物資掉落
高考生變身“趴車妹”
“啊?真的被拍下來啦?”志愿者李嫻沒有想到,她會以“趴車妹”的形象成為“新聞人物”。由于志愿者堆在三輪車上的物資實在太多,李嫻只好趴在車上,防止貨物掉落。
盡管這張“押運”的照片有些別扭,但這個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更想讓人們關注重災區阜寧縣陳良鎮丹平村的村民,“我第一次把水和食物遞給村民的時候,能看到他們眼里的淚水……”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石磊
阜寧陳良現場報道
事發當夜就進村救人
“兵哥哥,你們渴嗎?快喝點水吧。”
“小朋友,要不要吃東西,我們這有,你來挑。”
……
這是19歲女孩李嫻在丹平村救援現場的“套路臺詞”,結束高考不久的她,本應在家里或旅游勝地享受假期,但她卻選擇到阜寧,做一名活躍的志愿者。所謂活躍,不僅僅是在村里的土路上給武警和消防官兵遞水,她還能爬過碎磚爛木,鉆進破損不堪的房屋群中尋找村民,并詢問需不需要生活物資。
“你們是哪里人?”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李嫻會昂著頭指著T恤上的LOGO,“我們是濱海來的志愿者。”
6月23日下午,龍卷風襲擊阜寧,當天夜里,李嫻和一部分濱海縣的志愿者就趕到了現場。他們的第一個“落腳”點,就是陳良鎮。
“我們志愿者團隊有一個群,大家在群里招呼一聲就出發了,濱海到阜寧只要20來分鐘。”李嫻說,“到達阜寧后,當時天完全黑了,還下著雨,道路也封了,我們就徒步進村,和救援人員及其他志愿者,一起救助幸存者。”
“他們的眼淚讓我……”
初到阜寧的那個雨夜,李嫻并沒有看清楚受災狀況,讓這個19歲小姑娘真切感受到災區之悲的,是在阜寧縣醫院的救助。
“我們趕到醫院時,傷者躺在地上,墊在下面的被子還有血跡……”幾天之后,李嫻仍清晰記得醫院里的諸多細節,“有個傷者握著我的手,那一刻,我看到他眼睛里的淚水,當時真的很想和他們一起哭,但我是志愿者啊,得給他們帶來正能量。”
在隨后的幾天里,遇見家中財產損失比較大的受災民眾,李嫻就勸對方“至少人還在,對不對”。遇見家中有親人去世的,安慰的話語則是“節哀順變,一切都會慢慢變好的”。
“雖然志愿者沒有親身經歷可怕的龍卷風,但這幾天下來,我們了解了受災群眾幾分鐘之后家中就一無所有的遭遇,所以我們團隊后續運來了很多物資,哪怕是道路封了,我們人力扛,也要扛到村民手里。”李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