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上海自貿試驗區新增外資項目1231個,合同外資226.72億美元,實到外資23.99億美元,分別占全市的46.1%、65.9%和27.7%,自貿區對外資的吸引力強勁。上海市統計局總經濟師湯匯浩表示,從上半年的經濟數據來看,上海自貿區在上海的改革創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引領作用也進一步顯現。
100多萬元的寶馬X5,通過平行進口渠道,不到90萬元就可拿下;奶粉、尿布、化妝品等眾多進口商品掛上“自貿區”標識,通過跨境采購和支付,海淘有了便捷和便宜的新通道……三年來,上海自貿區在政府職能轉變、貿易便利化與貿易模式創新、金融開放和法制規范化等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上海自貿區敢為天下先
上周日,在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的特斯拉加油站附近,記者偶遇正在進行路試的中國第一款特斯拉modelx,這款續航能力接近500公里的純電動轎車已吸引了眾多買家,并成為平行進口汽車市場上的新品種。特斯拉與自貿區的緣分還不止于此,其已在金橋注冊成立了拓速樂汽車銷售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承諾將把華東區銷售集散總部放在上海。特斯拉看中自貿區的是先行先試的創新政策。
優步中國、特斯拉、蘋果“閃付”……一系列創新性企業看中上海自貿區的優勢在于這里是一片創新制度的試驗田,敢為天下先,并非說說那么容易,改革需要不斷地試錯,在逆境中前行。
在汽車行業引起巨大反響的平行進口制度率先落地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汽車是指在汽車生產廠商授權銷售體系之外,由除總經銷商以外的其他進口商從境外進口的汽車,與國內授權經銷渠道“平行”。今年6月21日,中國首張平行進口汽車CCC證書落戶上海自貿區。新的平行進口汽車CCC證書較此前非量產改裝車CCC認證證書,放寬了每批認證最多進口500臺的數量限制,并簡化了審批手續。包括寶馬、特斯拉、奔馳、陸虎等在內的一大批進口車正踏上平行進口之路來到中國。
2013年9月自貿區成立至去年4月自貿區擴區,上海自貿區的新設企業達18000多家;擴區后一年間,新設企業16700多家。
一系列“第一”落戶上海自貿區:第一家專業再保險經紀公司、第一家合資道路運輸公司、第一家獨資游艇設計公司、第一家獨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獨資醫療機構等;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等一批貿易平臺建設不斷提速;國家開發銀行上海業務總部、上海保險交易所、中遠海運集團等功能性機構和要素市場頻頻落地等。
金融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作為先期試點的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是上海自貿區的重要任務,上海已率先出臺落實“金改40條”,踏出金改重要一步。
當特斯拉全力進軍中國之時,上汽的互聯網汽車榮威rx5在國內收獲了數萬張訂單后,正打算借道自貿區“走出去”。上汽集團自貿區內全資子公司——上海汽車國際商貿有限公司在中國銀行成功辦理首筆自貿區分賬核算業務,完成首個自由貿易賬戶開戶、首筆對外直接投資項下資金劃轉等一系列業務。通過自貿區賬戶,三年來,上汽成功在南美、東南亞完成了多筆境外投資。在泰國,上汽產能將達到每年30萬輛。
事實上,已有222家企業通過上海自貿區的“跳板”快速進軍國際市場。
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的“上海金”人民幣集中定價交易,首次實現了以人民幣作為黃金基準定價貨幣;上海清算所成功發布了中國信用債指數,促進市場更為合理的投資交易;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去年12月推出“科技創新板”,已掛牌企業42家。
據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透露,2016年,上海自貿區還將有一批新項目繼續落地。比如,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在籌備中;同樣在籌建中的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爭取9月掛牌開業。下半年,上海自貿區將力爭再推出一批金融開放創新的具體舉措。
“對于全國的自貿區試點來說,最難的就是金融改革。”上海財經大學自由貿易區研究院秘書長陳波表示,上海在全國金融改革中的角色,既是探路者,又是先驅者,應重點在監管的執行效率和監管經驗方面不斷摸索,如果能在未來一年里取得比較明顯的成績,將有利于推動全國在金融改革方面的進展。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