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河南是中國酒文化的發源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河南白酒產量全國排名第三,成為“豫酒板塊”的輝煌時期。但進入21世紀,全國著名的四川、貴州、安徽、江蘇等幾個白酒大省相繼崛起,憑借生產地優勢通過擴大產能和強化品牌等營銷手段迅速成長。截至目前,河南白酒市場容量已達300億—400億元,吸引了全國各大酒企的爭奪,全國性強勢品牌洋河、古井、瀘州、五糧液占據了河南市場大半江山。豫酒亟須打造“團結、互助、共享、創新”這樣一個平臺,來帶領豫酒走出目前的發展困境。
近日,河南省酒業協會在鄭州組織召開豫酒振興發展戰略研討會,河南省人民政府相關部門及豫酒骨干生產流通企業負責人參加了研討會,這也是繼2016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河南省有關方面第五次召開豫酒振興發展座談會。豫酒振興,再度引爆政府關注;豫酒振興,再度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對此,本報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重點分析酒類行業現狀,全面關注河南酒類市場動態。

豫酒振興,時不我待
眾所周知,河南是中國酒和酒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大河文化、仰韶文化、道教文化、誠信文化與中國酒文化相伴而生。中國公認的兩位酒祖杜康、儀狄都在河南,“劉秀賒酒旗”“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煮酒論英雄”“杯酒釋兵權”等歷史典故均出自河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酒類榮獲最高獎的三枚甲等大獎章便有河南高粱酒寶豐酒。
改革開放以來,豫酒發展駛入快車道,榮獲3個中國名酒(宋河、寶豐、民權)、5個中國優質酒(杜康、汝陽杜康、張弓、林河、民權)、中國名牌金星啤酒,以及眾多中國馳名商標、河南省名牌產品、河南省著名商標等殊榮,形成了聞名全國的“豫酒板塊”。曾幾何時,央視酒類廣告豫酒占了半壁江山,“東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賒店老酒,天長地久!”張弓首創中國低度白酒、一次性防偽瓶、開創馬季先生作形象代言人在央視發布廣告等推動了中國白酒進步發展,仰韶產量進入全國白酒行業前三甲,最好年份的1998年,全省釀酒行業產值占全省輕工系統產值的八分之一,利稅占三分之一,豫酒走向了全國!仰韶、杜康、張弓、金星、民權(原長城)等品牌作為豫酒的代表創造了豫酒的輝煌。豫酒成為河南省支柱產業、當地財稅收入大戶,如張弓、仰韶等年納稅億元以上,占當地財政收入的60%以上,豫酒為河南經濟發展、擴大就業、糧食深加工轉化、地方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十世紀末到本世紀初,除啤酒外河南白酒、葡萄酒集體下滑,出現了停產半停產狀況。隨后國際國內啤酒大鱷在河南攻城掠地,眾多啤酒企業被收購,到目前,河南啤酒僅剩金星一枝獨秀。2007年2月,葡萄酒風波對河南葡萄酒影響巨大,至今仍在艱難爬坡,過去行業認可的黃河故道葡萄酒產區現在很少有人提及。尤其是白酒,作為產酒大省和消費強省,行業地位有些尷尬:地產酒市場份額下滑,據不完全統計,豫酒在河南的市場占有率在30%左右,出現了“河南人不喝河南酒,河南經銷商不賣河南酒”的尷尬局面。
豫酒振興,需要政府推動力
2015年11月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G20峰會、APEC會議上,習主席則將“重視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作為世界經濟改革“藥方”;同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樣強調,要“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擴大內需”。
2016年3月份,河南省人民政府出臺的《食品工業2016年度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推動豫酒振興,將重點支持宋河、寶豐、杜康、仰韶、賒店、張弓“六朵金花”做大做強,擴大九鼎、冷谷紅等紅酒、果酒的產量及規模。
為響應國家供給側結構改革戰略,進一步落實和推動河南省政府關于實現“豫酒振興”的發展戰略,2016年8月2—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分三個階段召集重點企業和有關職能部門人員召開“全省酒業發展研討會”,對豫酒振興發展戰略的落實和推進展開深入調研。
河南省政府副秘書長、農經社主任許海中認為,豫酒振興的關鍵是企業,經濟發展是靠市場,而不是靠市長,利用資源優勢,使政府、協會和企業形成經濟發展關聯體,不斷創新,促進河南省酒類行業的健康發展。
“豫酒振興是個系統工程。”河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博士王琪指出,政府支持是不可少的,政府或職能部門根據豫酒發展的實際,出臺切實可行的發展舉措,對整個豫酒起到推動和導向作用。作為行業社會組織的河南省酒業協會,始終要站在行業發展的高度,制定《河南省酒類行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河南省酒類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推動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王琪所長強調,豫酒要想振興,豫酒更要走出去。樹立品牌,夯實品質,突出風格。同時,豫酒除了抱團取暖外,更要分清不同的發展梯隊,重點鼓勵1—2個豫酒企業做強、做大,引領豫酒發展。
“思路改變,才能使豫酒實現彎道超車。”河南省政協財經委副主任徐金柱認為,豫酒發展的主體是企業。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豫酒發展的包袱。如今的豫酒企業要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變化而改變,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營銷模式創新是擺在企業面前一個又一個堡壘。但無論怎么變,創新是解決豫酒發展的根本出路。
豫酒不缺文化,不缺質量,豫酒究竟缺少什么?“品牌建設是關鍵!”河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原巡視員肖繼業給出了答案。豫酒雖然做得也不錯,但沒有一個百年老店,吃虧主要是在品牌建設上。在計劃經濟時代,“張寶林”成為我國酒業發展的名片,更是豫酒的驕傲,但是一時的輝煌沒有給豫酒帶來更大的利益,微小的決策失誤,豫酒始終沒有培育出全國聞名的品牌。
肖繼業認為,品牌打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切不可急功近利。每個豫酒企業要有做百年老店的意識和精神,樹立品牌意識,制定品牌建設規劃,維護品牌利益,這是豫酒發展的出路。
對此,河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秘書長孫光華也表示認同。從接觸到的豫酒企業來看,豫酒缺乏品牌意識,小富即滿,小富即安,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長遠規劃、長遠目標,這是每個豫酒企業應該認真反省的。在品牌建設上,企業要解決好自身的問題,練好內功,樹立好目標,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把大家共同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握緊拳頭打市場;在銷售創新上,豫酒要不斷適應現代思維的發展,融入互聯網思維;企業要學會金融戰略,用資本支撐解決豫酒發展的資金難題,豫酒才會有力量。
豫酒振興,需要企業合心力
作為豫酒行業的領頭人,在業內被親切的稱為“酒頭兒”的河南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頗有感觸,從事酒類行業17年來,他見證了豫酒的輝煌與低迷。在中國白酒黃金十年發展期,豫酒縱向比有進步,但橫向比差距越來越大。豫酒必須認清自己的處境,創新思變抱團打天下。
的確如此,到2004年,豫酒龍頭宋河銷售收入與洋河基本相當,如今相差十幾倍;兩個杜康打了三十年“戰爭”,2009年3月份才整合,2010年10月份才進入正式運作,僅抓住了黃金十年的尾巴。河南白酒沒有年銷售收入超20億元的企業,在全國同行業的話語權下降,對當地的貢獻由支柱變為河南可有可無的地位,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大為減弱。

進入酒類行業調整的新常態后,除仰韶、金星等少數企業有較大、較快發展,其他企業發展或徘徊或下滑。省外眾多品牌都將河南視為除本省外的第一主戰場,貴州醬香30多億,四川瀘州系列20億,安徽系列10多個億,江蘇洋河產區20億,就連東北的老村長酒,在河南也有不少的收獲……
研討會上,河南省數家龍頭酒企負責人也紛紛發表看法,提出建議。
“做好內功是出路。”河南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祎楊說,打鐵還要自身硬。經過四年多的行業調整,豫酒發展也和其他企業一樣品質理性、市場理性、營銷理性,瞄準消費者主權時代,讓豫酒更貼近消費者,更貼近市場,這才是王道。
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侯建光認為,豫酒企業一要耐住性,做出豫酒的獨特風格;二要把市場基礎做牢,做好根據地樣板。豫酒發展的核心是內因,要讓產品會說話,市場要聚焦,團隊要穩定。
侯建光說,仰韶酒業至今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尤其是2008年仰韶彩陶坊上市以來,仰韶始終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一心一意釀造好一瓶彩陶坊酒。產品穩定,市場穩定,團隊穩定,一步一個腳印,把市場做扎實,堅持、堅持再堅持。
河南杜康控股營銷公司總經理馬金全表示,酒祖杜康,我們已經做五年了。金融化的導入、品牌建設、中長遠規劃使企業發展更加清晰,沒有好的產品就不會有品牌建設,豫酒企業只有聯合起來,抱團發展,突出特色。杜康期待政府精神和物質方面的支持,期待全新的運營模式,推動豫酒的抱團發展,為豫酒創出一片新的天地。
豫酒振興,每個河南人的期盼
據了解,早在2002年,河南省酒業協會就曾提出了“豫酒復興”的口號,鼓勵河南酒企擺脫困境,“抱團”出擊。2006年,協會又打出了“豫滿中國”的旗幟,使豫酒的“抱團”戰略融入了新的元素。
2009年9月份至2010年3月份,河南省酒業協會配合河南省商務廳起草并向河南省政府呈報了《培育河南名酒 促進豫酒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通過財政扶持、環境保護、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品牌建設、原料基地建設等方面為河南酒業提供寬松的環境和支持。
2011年初,河南省工信廳通過對豫酒行業進行主題調研,組織并召開了“2011河南白酒行業名優產品發布會”,在全省380多家白酒企業中,評選出豫酒“六朵金花”。提出并倡導“河南人喝豫酒、豫酒國人喝”的消費理念,成為推動豫酒振興的重要舉措。
河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李志斌也對豫酒振興充滿期待,他表示,豫酒要永葆精神,要樹立“四個自信”,即:文化自信、品質自信、品牌自信、市場自信;要積極營造豫酒振興的“四個氛圍”,即政府氛圍、輿論氛圍、消費氛圍、豫商賣豫酒氛圍。
豫酒振興,任重而道遠;豫酒振興,只爭朝夕;豫酒振興,是每個河南人的期盼!本報記者 馬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