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 6月26日下午,埠村煤礦二號井主井口永遠地關閉了。
下圖 東辰工程塑料公司生產現場。(資料圖片)
山東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截至2015年底,共有各類煤礦192處,生產能力1.8億噸/年,擁有約40多萬人的產業大軍。當前面對煤炭供大于求的嚴峻形勢,山東規劃在“十三五”期間退出近六成的煤礦,化解三分之一的煤炭產能,分流安置職工約15萬人。今年計劃退出煤礦58處,占總目標的一半;化解產能1625萬噸/年,占總目標的四分之一。
截至8月初,山東已停產煤礦51處,關停產能1425萬噸/年,分別占年計劃的87.9%和87.7%。煤礦“脫煤”后,職工該怎么安置?企業如何獲得新生?記者近日走訪了幾個煤企,看到各煤炭企業不等不靠,走出了一條自救求生的“山東路徑”。
“混改”讓企業走出困境
今年6月底,開采了近60年的山東能源淄礦集團埠村煤礦徹底關閉。埠村煤礦曾是淄礦集團第一大礦,經過50多年的開采,優質資源接近枯竭,剩下的煤層含水量高,不僅安全系數低,排水成本也居高不下。
“排水費一年下來要4000萬元,占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原埠村煤礦副礦長丁守臣介紹說?!?012年以前每噸煤售價是600元,現在煤價‘跌跌不休’,每噸才330元,眼下高水充填成本是每噸545元,差不多是生產1噸就要賠進去215元?!辈傻迷蕉?,賠得越多,2012年至2015年,埠村煤礦累計虧損2.86億元。“吃煤”的路子走不通了,埠村煤礦痛下決心要換一種“活法”,向非煤產業轉變。
“生存是當務之急,如果徒守‘國字號’身份,企業脫困也必將遙遙無期?!庇刹捍迕旱V改制而成的山東新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樹新坦言。“我已經變賣家產投資入股,真正與企業融為一體了?!痹诓捍宓V東辰工程塑料公司,廠長于福德對于正在推進的股權改革試點充滿期待。現在,以產權改革為紐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正成為埠村礦各經營實體的努力方向。東辰公司曾有2000多名煤礦職工持股,“全員持股”造成“誰都不管”,經營管理層缺乏積極性。去年7月,東辰公司22名經營管理層成員出資對全礦職工持有的35.5%股權進行了置換。管理層收購之后,關鍵崗位職工與企業利益實現捆綁,創效積極性得到激發,企業實現快速發展。2015年,東辰工程塑料公司完成銷售收入7206萬元,實現利潤292萬元,利潤增幅同比超過39%。
嘗到“混改”的甜頭后,新升實業投資1.32億元增資擴股泰星化工公司,取得了其60%股權,原本為國有獨資公司的城隆建材公司也引入兩個民營股東。新升實業工業藍寶石項目是一個收益高、風險大的項目,他們試行“業主跟投機制”,項目調研組成員先期自籌資金200萬元進行產品驗證,試驗成功后轉為股本,并逐步跟投至不低于注冊資本的10%;試驗不成功,則由項目組成員自行承擔。目前,該項目已通過山東能源集團董事會審批,注資1億元成立山東新升光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記者了解到,去年,埠村煤礦8個非煤企業實現利潤6824萬元;全礦全年實現利潤287.2萬元,埠村煤礦12年來首次實現盈利。獲得“新生”的山東新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轉型發展高端化工、工程塑料、新型建材等多個非煤企業,并向煤炭生產服務、醫療健康服務業進軍,8000多名職工,已有7000多人通過轉產、轉崗等方式平穩有序分流,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2072萬元。
“轉型越早越主動,不轉總被動?!鄙綎|能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李位民認為,埠村煤礦果斷減產、逐步關閉礦井,成功避免了利潤被原煤“吃掉”,是一項明智之舉。資源枯竭型國企轉型既不能“礦關人散”、將矛盾推向社會,也不能走純粹安置人員、產業發展不可持續的路子,必須統籌兼顧才能實現有責任、有效益的轉型。同時,企業還應避免“病急亂投醫”而陷入進一步虧損的境地。
只有走出去才會有出路
“甭管大路小路,只有走出去才會有出路?!毕铝舜蟀胼呑拥V井的山東能源龍礦集團洼里煤礦機電工區員工卜慶銳,談及到河北廊坊承攬光伏太陽能安裝工程,他感覺最大的收獲不是每天額外增加的130元工資,而是觀念的改變。“過去是等著‘發工資’,現在是要自己‘掙工資’。”
洼里煤礦1968年籌建,是龍礦集團第一對生產礦井,創造過許多輝煌業績。近年來,優質資源逐漸枯竭,人員多、煤質差等諸多因素導致煤礦年虧損額最高達6000萬元以上。“全礦25個基層單位和部門的1000余人,全部都在‘吃’著井下年產不足50萬噸的原煤,成本高、效率低,企業不堪重負?!蓖堇锩旱V財務總監孫磊說,早在2012年,洼里煤礦便開始有節奏地逐步收縮開采,去年5月該礦正式停止開采。
“作為國有企業,洼里煤礦絕不能走‘人走礦關’的老路?!蓖堇锩旱V黨委書記逄中松說。為此,該礦采取“對外開發轉移一批、礦井本部留守一批、內部退養安置一批、自主創業分流一批、長傷長病企業承擔一批”的人員安置總體方案,按照先急后緩、先易后難、先工人后干部統籌平衡的原則,把全礦劃分為職能管理、對外托管、承攬工程、技術服務、資源利用等板塊,各板塊自找市場、自掙工資。
37名洼里礦工遠赴吉林樺甸豐泰油頁巖公司進行巷道施工,一炮打響。隨后,他們組建了6個對外項目部和1個勞務輸出作業隊外出創業,足跡遍布大江南北,與山西、甘肅等省的企業開展合作,相繼承攬了13項工程施工任務,年創收2000余萬元。尤其在金鼎鐵礦巷道澆筑工程中,他們不但以過硬技術破解各種難題,而且實現工藝創新?!安焕⑹恰庈姟錾?,人品、技術都是一流的,這樣的隊伍啥時到俺這里來都會有活兒干。”金鼎鐵礦巷道施工負責人這樣評價他們。
“只要摒棄掉‘等、靠、熬、要’思想,辦法總比困難多?!蓖堇锩旱V經營管理部部長于長欣告訴記者,礦區內400多畝草坪改成了“菜園子”,還將兩棟閑置“爛尾樓”用來養殖羊、豬等牲畜,在閑置空地上挖了4000多平方米的魚塘養魚,一年下來,這些“副業”足可以養活5個井上的所有工人?!岸肆艘惠呑予F飯碗,最初得知單位鼓勵員工自主創業時,心里一時接受不了,但后來證明只有走出去路才能越走越寬。”女工徐春娜感慨,她在礦上的復墾中心從事雞、鴨、羊的“綠色養殖”,去年底一次出售紅毛公雞和山羊便收入過萬元。
如今,洼里煤礦的1029名在職員工,九成多已經被分流安置和組織外出創業。
多渠道支持企業減輕債務
盡管圍繞去產能做了大量工作,但山東最大的煤炭企業——山東能源集團副總經理孫世海依然感到,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存在許多困難。“截至去年末,我們有62對擬退出礦井,負債總額超過280億元,其中貸款等債務超過80億元,這些債務在礦井退出時無法去掉,且多數貸款都是母體企業擔保的,因此企業的債務負擔仍然非常沉重?!?/p>
“職工自身無動力,內部安置無空間,社會分流無市場,外部創業無保障?!睂τ诂F階段煤礦職工分流安置工作面臨的主要困難,山東另一大煤企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如是說,他建議對需要轉崗分流的煤炭職工,政府應將其納入社會就業扶持體系,優先提供各種政策扶持,包括職業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幫助他們盡快轉崗。對于技能單一的職工或年齡較大人員,再就業確實比較困難的,建議提供一些公益性崗位幫助他們就業。
讓山東能源集團總經理張壽利最感頭疼的,是“去產能”安置職工所需的巨額費用:“即使獲得國家補貼也不會超過60億元,但若加上擬退出煤礦的銀行貸款,我們的資金缺口將超130億元!在目前經營困難的形勢下,企業無力負擔如此巨額的職工安置費用。”據張壽利介紹,按照國家有關政策,獎補資金僅用于支付企業欠發職工工資、欠繳社保費用、解除勞動合同職工的經濟補償、發放提前退養職工的基本生活費等,大量需要企業轉崗分流的職工在培訓和待崗期間沒有資金來源。因此,即使獲得一定的獎補資金,也難以滿足職工安置的資金需要,資金缺口巨大。
對于當前煤炭企業的融資環境,孫世海樂觀不起來:“部分銀行對煤炭企業采取融資限制措施,導致企業整體融資環境急劇惡化,致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資金壓力?!?/p>
為此,孫世海建議,應多渠道支持企業減輕債務負擔。一是實施債轉股。債轉股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提高融資能力,促使企業通過轉型發展新項目,拓展新的經濟增長空間。二是停息掛賬。實施停息掛賬在鋼鐵等其他行業已有過先例,有利于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可等企業造血能力充沛后再承擔債務利息。
“為更好地促進煤炭企業化解過剩產能,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企業脫困發展,建議有關部門積極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對煤炭企業限貸、抽貸、斷貸,為企業順利完成資產重組處置和人員分流安置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李位民呼吁。(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