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調查
近年來,實體零售企業裁員、虧損、關店的消息不斷。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大潤發也要關閉山東濰坊的一個門店,這是大潤發進軍內地市場19年來首次關店,“零關店”紀錄被打破。已成商超一哥的大潤發是否也會步同業后塵呢?這好像是個問題,其實又不是個問題。

此番大潤發首次關店,似乎更多是出于偶然,“廣場管理公司跟業主不合,導致店家跟賣場都受波及而無法正常運營”。但是數據不會說謊,大潤發的同店銷售額正在下跌。就像新科諾獎得主鮑勃·迪倫唱的那樣,時代變了。這個實體零售業的冬天,不是“馬云們”制造的,而是時代使然,也是供給側轉型升級使然。
大型實體零售商超的興起,當年帶來的其實是一場供給側的革命,更為低廉的價格,更為齊全的商品,更為優良的服務,更有保障的售后。當時代的車輪前進到移動互聯網這一站,人們需要更為方便的購物和支付,把實體零售搬到網上,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購了,自然會成為新的供給模式。
電子商務只是發現或者說創造了新的需求,它們其實并沒有要消滅誰,實體零售從業者更沒有做錯什么,新技術帶來新零售,這種產業升級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對傳統實體零售企業來說,時代變了,怎么辦?一條路徑是,選擇與互聯網企業聯姻。京東入股永輝超市,阿里巴巴入股銀泰商業、蘇寧云商,曾經的對掐者很快就成了一家人。大潤發試圖自行打造飛牛網,走的是另一條路。
毋庸置疑,大型實體零售企業未來依然還會有自己的市場,人們有推著購物車走走停停的需求。比如德國超市阿爾迪,在全球11個國家擁有近萬家分店,并且還在持續增加。其秘訣在于真正的物美價廉,從不花錢做廣告,也沒有賓至如歸的服務,甚至沒有廣告部、公關部,而是嚴格控制商品的品類數量,長年保持在700種左右,每種商品只有一個品牌,保證商品質量,更保證絕對低價。
“窮人超市”阿爾迪也許不是最好的模式,甚至還有致命的弱點。但是,實體零售企業要想擁抱更好的未來,確實必須建立自己的特色。
轉型升級不是只有一條路徑,沒有什么標準答案可言。實體零售企業關店也并不可怕。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