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許多南寧市民來到孔廟燒香祈福。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訊(記者 黃占玲/文 徐天保/圖) 隨著雞年春節的到來,南寧市幾乎每個文化場館的游客人數都超過了上萬人次。各大場館紛紛推出和雞年相關的主題活動,如廣西博物館利用館藏徐悲鴻的《雄雞圖》作為引子,面向孩子們開展系列親子活動;廣西民族博物館則推出了和雞年相關的展覽,讓大家在趣味游玩的同時又長了不少關于雞年的知識。
這個春節,廣西博物館共迎來38762位游客,不少家庭特地來博物館參加系列親子手工活動。市民鄧女士告訴記者,每年的春節,只要他們一家人不回老家過年,她就一定會陪著孩子一起去逛博物館,和孩子一起分享快樂。今年,廣西博物館還推出了系列關于雞的互動游戲,如以館藏徐悲鴻的《雄雞圖》為靈感,設計了多種形式的動手活動,增進孩子們對雞這一生肖的理解和認識。
廣西民族博物館里,市民在觀看雞文物圖片展。
廣西民族博物館也在春節期間推出了雞文化展覽,共展出400多件關于雞的文物和民俗作品。據該館專家介紹,在古代,雞還擁有許多別名,《莊子》稱雞為時夜,唐武宗為穎王時則稱雞為“長鳴都尉”。據《韓詩外傳》載:雞有文、武、勇、仁、信五德,后遂以“五德”作雞的別稱。
此外,孔廟一年一度的廟會、南寧博物館推出的金雞春節文化活動等,也都受到市民的熱捧。據了解,截至大年初六的下午,孔廟春節游客約有6萬人,南寧市博物館迎來4萬名游客,廣西民族博物館的游客也達到了上萬人次。廣西民族博物館一工作人員稱,相對于過去,如今市民更喜歡逛文化場館了,因為很多活動都老少皆宜,很適合過年一家歡;更重要的是,南寧市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進步,博物館正是最好的文化載體和渠道之一。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