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一過,北京2017年演出市場的大格局也就基本浮出水面了。一如既往,我們會關注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今年恰逢二十年大慶,那里是中國樂迷一年一度“過年”的起點;還有中山音樂堂,每年暑期的“打開藝術之門”,從二十多年前的少有人問津,到如今全北京孩子們的暑期藝術樂園;再有一個異軍突起的是開張只有一年多的天橋藝術中心,他們與國家大劇院的“錯位競爭”頗見效果,而異常“另類”的以專門經營低幼劇場的“小不點·大視界”公司,經過這一年的成長已成“氣候”,他們眼光獨特地引進歐洲低幼舞臺劇在今年已經達到16部之多,成為了天橋藝術中心的一大“影響力”品牌。
北京國際音樂節逢20年大慶
十余支中國著名交響樂團將上演24小時“不間斷”的交響樂馬拉松
今年是北京國際音樂節的第二十年慶典,二十年大慶看點自然不會少,大名家大名團一定會多過往屆。而眾多演出項目中十余支中國著名交響樂團將上演24小時“不間斷”的交響樂馬拉松,這個壯觀場面在國內從未有過,今后想要再現也絕非一件可以輕易操作的事情。
另一大期待當然是歌劇。去年,北京國際音樂節與法國普羅旺斯-艾克斯音樂節首度聯袂引進了布里頓的奇幻歌劇《仲夏夜之夢》,成為了去年北京歌劇舞臺上的年度最佳,今年會引進哪一部?早已吊足了樂迷的胃口。今年的歌劇肯定不會只是艾克斯音樂節一部,所以,還會有更多驚喜在等待。
中山音樂堂
“紫禁城古樂季”三場演出驚喜不斷
如果說暑期“打開藝術之門”系列是全北京孩子們的藝術樂園,那么每年春季精致小巧的“紫禁城古樂季”就是專門為“小眾”“文青”們量身定制的。這幾年,古樂季越來越受歡迎,音樂堂對項目的選擇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今年“古樂季”三場都相當值得期待,第一場是4月9日波蘭愛之花園古樂團演出的《亨德爾的歌劇花園——愛之花園古樂團音樂會》,第二場是4月16日的《巴赫遇見魏斯——魯特琴二重奏之夜,第三場更加吸引人,是4月22日的以色列先知五重唱帶來的《阿里俺那的悲歌——意大利牧歌音樂會》,在北京乃至全中國想要聽到一整場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牧歌是極其罕見的。
天橋藝術中心為音樂劇而生
雖然開業僅一年多的時間,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已經上演近600場劇目,這其中音樂劇上演了158場,占總演出場次的26%,進一步夯實了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為音樂劇而生”、成為國內最專業的音樂劇劇場的定位和行業地位。
世界四大音樂劇匯聚
2017年還將首次匯聚世界四大音樂劇,推出《魔法壞女巫》、《澤西男孩》、《芝加哥》等國際經典音樂劇。其中已經開票且銷售狀況十分火爆的《魔法壞女巫》更是喊出了“百老匯請你向東看”的口號。與此同時,香港話劇團帶來的原創音樂劇《頂頭錘》曾榮獲第十八屆香港舞臺劇獎,七項提名共四項大獎,包括最佳整體演出、最佳創作音樂、最佳男主角、十大最受歡迎制作獎,首次將足球題材搬上音樂劇舞臺。
柏林喜歌劇院
帶來精彩《魔笛》
作為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的年度大戲之一,2017年7月,德國柏林喜歌劇院和英國1927劇團共同呈現的莫扎特歌劇《魔笛》將在此精彩上演。此版本《魔笛》由柏林喜歌劇院聯合英國1927劇團,在新任柏林喜歌劇院藝術總監巴里·科斯基的導演和制作下完成。此版本《魔笛》憑借大膽的視覺創意,以及演員精湛的表演,一經問世就大獲成功,獲得2015年“年度歌劇”稱號,也讓柏林喜歌劇院贏得了“年度歌劇院”的最高殊榮。目前此次《魔笛》中國之行僅有北京一站的3場演出。
第二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匯聚中國頂級藝術家
隨著新春到來,第二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將于2017年3至5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屆時,兩岸三地及海外華人藝術家的頂尖作品將匯集天橋。上海張軍昆曲藝術中心帶來的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傳世名篇《春江花月夜》首次戲劇化呈現。王佩瑜京昆演音會《亂彈三月》是“瑜老板”對京劇藝術溫和改革與積極保守的探索,也是傳統藝術的當代化演繹的探索。臺灣當代傳奇劇場將二度參加藝術節,帶來創團之作、全球長演30年之久的《欲望城國》,該劇以莎士比亞名作《麥克白》為藍本,講述中國古代故事,用傳統戲曲語匯和中式美學打造經典現代戲劇。
五次格萊美獎提名,世界頂級琵琶演奏家吳蠻將帶來《邊疆:吳蠻與絲路音樂大師》音樂會,演繹中國及中亞絲路沿線豐富音樂的多元交融。此外,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打擊樂聲部長劉恒將帶來互動打擊樂專場音樂會《給我一小時》,演出過程中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打擊樂器,還能聽到來自生命的聲音。
北京晨報首席記者 李澄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