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現場。

東漢雜技舞樂畫像磚。
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四川人如何雜耍舞樂、收獲弋射?他們崇拜的西王母和伏羲女媧長啥樣?四川的漢代畫像磚就像一張張“照片”,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漢代四川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最近,這些川博“明星”畫像磚走出國門了,漂洋過海地來到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參展。
紐約時間3月27日,“秦漢文明展”在美開展。在這場2017年北美規模最大的中國文化藝術展上,展出了來自四川的文物18件,包括川博的東漢雜技舞樂畫像磚、廣漢文管所的東漢西王母陶座青銅搖錢樹等10件一級文物。它們將和我國13個省(區、市)、32家文物收藏機構的164件(組)精品文物一起展出3個多月,讓外國人近距離欣賞中國藝術瑰寶,了解秦漢時期的中國歷史文化。
東漢雜技舞樂畫像磚 2000年前的“成會玩”
川博陳展部主任任卓介紹,四川是全國出土漢代畫像磚最多的地區之一,此次參展的6塊畫像磚品相非常好,有5件都是國家一級文物,涵蓋了制鹽、雜技舞樂、收獲弋射、神仙崇拜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尤其值得推薦的就是出土于成都大邑縣的雜技舞樂畫像磚,它的演出陣容堪比“春晚”:有撫琴者、跳丸者、踢瓶者、執節歌者、巾舞者、排簫者等諸多藝術人才。右下一個舞巾少女,頭梳雙髻,雙手各執一條長巾,雙臂一高一低,舞巾上下飄飛,再現了張衡《觀舞賦》中所寫“香散飛巾,光流轉玉”的風采。而男子左肘“跳瓶”,右手握劍,還有一人表演“跳丸”,難度系數之高,讓人感嘆:原來2000多年前的成都人真會玩!
西王母陶座銅搖錢樹 死了也要做有錢人
此次大展上的寶貝令人目不暇接,秦始皇兵馬俑方陣大有金戈鐵馬、氣吞山河之勢,令人仿佛能聽到人喧馬嘶的戰爭氣氛;而四川綿陽博物館的東漢牽馬銅俑畫風萌萌噠,簡直顛覆了“人高馬大”這個成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川博的畫像磚,同是一級文物的東漢西王母陶座青銅搖錢樹,這次也赴美展覽。搖錢樹是東漢及三國時期流行于我國西南地區的一種特色文化現象,在當時也只能是達官貴人和豪強門庭才會把它當做隨葬明器。它是由底座、樹干和枝葉三部分別鑄造構成,因其葉片上有各式各樣的錢幣圖像,民間多稱其“搖錢樹”。
任卓解釋,漢代人講究“事死如事生”,有一種“神仙思想”,用西王母的造型做成底座,寓意著令人向往、祥和安寧的神仙世界,古人期待在那里長生不老、羽化升仙。搖錢樹的葉片上一般鑄有神仙人物、鳳鳥、神獸和方孔圓錢,古人認為這種樹會生財、結金錢,搖落以后可再生,“將其帶入墓中,就是希望死后也能富足長壽,有用不完的錢”。(記者曾潔)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