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位于江夏區五里界的花卉旅游小鎮,已確定規劃藍圖。
3年將建32個“生態小鎮”,如何避免“千鎮一面”成最大考量———
最近,全國各地特色小鎮建設風聲水起,武漢市也聞風而動。
目前,武漢已有7家特色小鎮啟動建設或設計規劃,分別是:江夏區五里界月亮灣小鎮、花卉旅游小鎮、湖泗古窯旅游小鎮,蔡甸區玉賢園林小鎮、索河水鄉特色小鎮,新洲區舊街國學特色小鎮,黃陂區姓氏文化特色小鎮等。
這些小鎮多在“美麗鄉村”、“生態小鎮”基礎上興建,目前均面臨設計雷同、“千鎮一面”的窘境。
多位規劃者認為,特色小鎮關鍵要找到特色產業項目。特色小鎮規劃設計之初,就應產業先行。這需要對當地農業特色或鄉村文化資源稟賦進行挖掘,結合消費需求形成創意,打造特色產品或服務。
規劃建設如火如荼
未來3年將建32個“生態小鎮”
去年,武漢市作出決定:未來3年內,將建設32個“生態小鎮”,每個新城區重點規劃建設3到5個生態小鎮。
江夏區五里界花卉旅游小鎮就是其中的一個。小鎮位于武漢花卉博覽園北側,占地面積1000畝。12日,記者在此看到,一些大型花房紛紛升起遮陽棚、打開換氣窗,各類鮮花爭奇斗艷。
小鎮正在籌備引進墨爾本花展,工人忙著清理場地。小鎮建設相關負責人王賢說,墨爾本花展是世界五大花展之一,將永久落戶花卉旅游小鎮。圍繞這個項目將建設國際園藝展覽、時尚休閑、傳統美食、生態度假等功能區。
同樣如火如荼的,還有位于黃陂木蘭山風景區附近的姓氏文化特色小鎮。13日,當記者前往探訪時,小鎮已拉開規劃大幕。
項目負責人汪緒平的辦公室里掛滿設計圖,最大一張圖是整體規劃,圖上標注著300個姓氏宗詞展示群,以及體驗館、商業街。姓氏宗祠展示群的平面結構為:正中一個雕塑,展示姓氏的第一位祖先,周圍展示祖先在當時的耕作生活場景。圍繞第一位祖先,依次排列這個姓氏在各個年代的宗祠關系,用歷史實物、民居古建、耕作雕塑、文字圖片等形象展示。
汪緒平介紹,這個小鎮占地1萬畝,總投資19.1億元。項目核心是“華夏祖庭大觀園”,打算形成大型互動式華夏民族姓氏文化風情園。同時配建珍稀植物園,實現游覽觀賞、科技研發、產品展示、購物消費等功能。
位于蔡甸區的玉賢園林小鎮,也正緊鑼密鼓進行規劃審批。
據介紹,今年初,湖北中地集團與蔡甸區玉賢街及合賢村簽約,建設玉賢園藝特色小鎮。指導思想是“一產三產化”,項目包括園藝制造、休閑旅游、博覽中心等。它是涉及多個行業的社會生產消費生活圈,而不是單一從事飼花弄草等農業種植園。
缺乏特色產業支撐
特色小鎮或陷“千鎮一面”
與火熱的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對比,不少特色小鎮的負責人也坦言,非常擔心陷入設計雷同、產業功能同質化的尷尬。
江夏區五里界童周嶺村童周嶺灣的月亮灣小鎮,正著手打造“生態小鎮”。14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民居的拆遷整理已接近尾聲,部分土地已經平整。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這兒原打算做一個水鄉特色的小鎮,村里房屋要求統一風格。
五里界街道相關負責人稱,月亮灣小鎮計劃集并人口2000至3000人,建設占地面積13.9萬平方米,其中規劃公共配套及商業服務設施6.45萬平方米。小鎮內部,將建商業步行一條街、集中居住區、文化活動廣場、社區管理服務中心、綜合商業體、多處停車場以及文化展示基地,形成新的居住中心和旅游休閑中心。
小鎮的建筑風格早就確定了,將建成黑黃色調的“荊楚風”。但是,為小鎮帶來持續生機的特色項目是什么?有人建議突出“紙文化”特色,有人建議突出“古窯”文化特色,迄今莫衷一是。
與月亮灣小鎮一樣,武漢多個特色小鎮在規劃時強調建筑風格,但缺乏產業,尤其是特色產業支撐。
專家認為,規劃建設一個“美麗鄉村”、“生態小鎮”并不難,難在形成特色產業。沒有特色產業,就會導致“千鎮一面”,難以持續發展。
農家樂“老三樣”已過時
三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成趨勢
在打造特色小鎮方面,成都市的經驗值得借鑒。
3月16日,根據成都市農委推薦,記者來到成都市青杠樹村走訪。雖不是休息日,青杠樹村兩個停車場仍豎起“車位已滿”告示牌。通村公路一側是古樸的農家小酒館,一側是金黃的油菜花田。村內有條河,橋兩側是各類休閑體驗區,小酒館門前坐滿了人。
青杠樹村原本是一個普通農村,建成特色小鎮后,引進蜀繡項目,許多農家架起織機,為鄉村增添一道文化風景。農民在從事手工業的過程中,收入迅速增加。
青杠樹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休閑互動體驗項目。每個體驗區都有大量參與者。一名村民說,游客就是來玩新鮮的,耕地、除草、捉魚、種菜,都有人玩。
中國創意農業發展論壇主席、成都市創意農業協會會長章繼鋼認為,如今,“農家樂”的“老三樣”吃飯、打牌、釣魚等已沒有吸引力了。現在建設特色小鎮,必須進行互動體驗的創意設計。要進行一、二、三產業融合,在跨界融合中尋找項目靈感。
章繼鋼認為,跨界融合可從3個方向上進行設計:產品創意類,如用玫瑰花瓣炒菜;服務體驗類,如許多現代農莊開展的農事體驗;空間互動類,如以藝術創作、生態論壇、保健養生為主題的鄉村交流茶座等。
這3大類的創意設計,成都周邊都可找到。
按照章繼鋼指引,記者來到成都市郊“三圣花鄉”。這里有一家叫“大樹與嫩芽”的鄉村茶館,店老板陳幸汝說,館內房屋全是回收的舊家柜做成,全年不用空調。每個周末都有很多會員來喝茶交流,每周活動會通過微信直接推送。茶館許多物品都可銷售,還提供原生態植物精油按摩服務和植物精油銷售。
武漢市農工黨的張麗琴等專家認為,與成都相比,武漢特色小鎮最大差距是特色不足,需加大項目創意,從滿足消費需求出發設計農業跨界項目,形成小鎮規劃主線。(記 者 李衛中 通訊員 謝海洲 實習生 王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