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4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昨天公布,為51.2%,雖然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但經濟增長仍處于擴張范圍。而且22個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超過全國6.9%的均值,經濟數據都呈現出近年來少有的“顏值”與“氣質”,構成了一幅完整的中國經濟版圖。
PMI轉降后仍保持較高水平
昨天最新發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也就是PMI的13個分項指數,同上月相比,產成品庫存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有所上升,原材料庫存指數與上月持平,其余10個指數都有所下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分析,指數回落,主要是市場供需增速放緩,從行業來說,受基礎原材料行業尤其是高耗能行業明顯下降影響,但是裝備制造業、消費品行業穩中有升,高技術產業保持相對較高水平。
蔡進表示:“前期無論是從市場的價格來看,還是從整個產業的調整來看,確實也出現了短周期恢復性的增長,但是這種增長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這種調整只能是一種周期性或結構性的。”
經濟企穩向好態勢不變
PMI指數在連續兩個月回升以后,4月份雖然出現下降,但仍然在50%的榮枯線以上。同時,一些積極因素仍在不斷積累,比如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消費品制造業對穩定經濟增長作用不斷增強、小型企業經營狀況有所改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這表明經濟企穩向好態勢沒有改變。
民間投資企穩回升
與此同時,從30個省份已經公布的第一季度經濟數據看,有22個省份GDP增速跑贏6.9%的全國第一季度GDP平均增速。不僅經濟數據向好,企業家的信心也在增強,這體現在:作為拉動地方經濟增長主力的民間投資,今年一季度也呈現企穩回升勢頭。河南一季度民間投資達到了4344.32億元,增長13.6%。內蒙古和陜西等地,一季度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陜西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統計師張燁分析認為,預期增加是民間投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工業企業的盈利空間還在持續增大,貨運量增長加快,工業用電量的增長也在加快,工業企業的景氣指數出現了回升,企業家的預期也出現了回升。”
一季度GDP增長成色好
分區域看,不論是長三角、京津冀、東南四省、中部地區,還是東三省和西北、西南地區,經濟數據都展現出近年少有的顏值。其中,一直因經濟下滑而備受關注的東北,也出現了經濟回暖。黑龍江GDP增長6.1%,比去年同期擴大1個百分點;遼寧經濟增速甚至“由負轉正”,增長2.4%,結束連續四個季度的負增長,增幅比去年全年提高4.9個百分點。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也認為,總的來看,一季度GDP增長6.9%的成色是非常好的。
“看GDP的成色不僅要看增長率的高低,還要看其他的宏觀指標,比如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四大宏觀指標,還要看結構優化和動能轉換。恰恰一季度不僅是增長速度有所回升,去年前三季度是6.7%,去年四季度是6.8%,今年一季度是6.9%,從數字上來看,持續增長。”寧吉喆說,“還要看幾個宏觀指標的匹配,大家也都看到了,城鎮就業332萬人,統計局調查失業率降到5以下,人社部登記失業率降到4以下,這是多年來比較少見的。物價也是溫和的,國際收支是改善的,居民收入增速是加快的。所以,這幾大宏觀指標是成色的一個方面。”
此外,他表示,“還要看結構和動能,結構就是消費繼續比重上升,增長率貢獻率上升,三產的比重繼續上升,這本身就是轉型升級的一種標志。另外,動能轉化,新動能這部分都是加快增長的,無論是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都是百分之十幾的增長,新動能在加快。”
央廣短評:中國“經濟版圖”“顏值”與“氣質”并存 趨勢向好仍不可“掉以輕心”
2017年開局,中國經濟整體上劃出一條平穩的上揚曲線。各地的經濟數據展現出近年少有的“顏值”,排名前三的廣東、山東、江蘇,一季度的GDP總量超過1.5萬億元,浙江也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更可喜的是:至少有15個省份一季度GDP增速,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上漲。
不僅有“顏值”,“氣質”也不錯。這表現在結構優化,去年三季度以來,市場復蘇跡象明顯,活力不斷釋放。與此同時,新動能也已形成“聚沙成塔”之勢,不同區域的高新技術產品和部分重點工業產品,都實現了較快增長。以東三省為例,據統計,黑龍江一季度新注冊成立科技型企業893家,同比增長五成多;吉林省今年前兩個月,醫藥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也實現兩位數增長。
不過,面對經濟回穩,我們要保持清醒,不能掉以輕心。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在4月份PMI指數中,生產指數同新訂單指數差距有所擴大,產成品庫存價格指數有所上升。深層次的原因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深度轉型時期,供需兩側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實質性緩解,新舊動能轉換仍在進行中。
與此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還是像一只手,攤開來細看就會發現長短不一,今年,東北出現了回暖趨勢,但相較而言還是慢于其他地區,結構矛盾也大一些,行業、產品、結構都脆弱一些。
因此,在“顏值”和“氣質”顯現、趨勢向好的同時,發展仍不可“掉以輕心”。“三去一降一補”仍需堅定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還要快馬加鞭。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