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上海街頭,時不時就會和書店相遇,但這座立志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城市并不滿足。今年4月,上海市發布《關于上海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首次將實體書店發展納入城市規劃和發展的“頂層設計”。
《實施意見》規定,在城市建設中為實體書店預留經營場所,達到8萬人的居住小區應預留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書店面積。上海未來將進一步優化實體書店網點布局,在街區、商區、社區、學區、交通樞紐等區域規劃開設綜合性書店,同時以中小型書店填補城市商業中心、人口導入區域、新興居民區等“文化空白點”。《實施意見》還鼓勵在中小學校周邊開辦實體書店。
實體書店對于推動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提升市民的文化素養,涵養城市文化氛圍,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具有現實而積極的意義。現在許多實體書店還是居民文化消費娛樂的場所,與社區、商場、學校等相輔相成,互為依存,更好地滿足市民的消費需求,也讓城市更具人文情懷。
對于城市而言,實體書店不但具有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還不乏經濟發展上的意義。實體書店作為出版文化全產業鏈的重要環節,能為圖書市場的振興給予有力支撐。實體書店對相關聯的文化、餐飲、娛樂等行業也能起到一定帶動作用,有利于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當前,全國多數城市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尚未考慮到為實體書店及早留出一席之地,實體書店發展還只靠店主自身經營。這就使得實體書店布局不夠合理,對于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體現不足。城市,應該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要求更高、需求更趨多元,書店日益成為城市生活的必需品。希望更多的城市建設者重視實體書店建設,提升城市品位,豐富市民生活。
(責任編輯 :支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