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記者林苗苗)長期集聚在北京的服裝加工、批發產業是重要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對象。北京市豐臺區、大興區與河北省滄州市26日簽署服裝產業鏈對接協議。北京服裝業在落戶河北滄州等地的過程中,將實現加工生產與批發銷售產業鏈的整合升級。
一直以來,北京市大興區服裝加工廠集聚,服裝批發市場則集中在豐臺區大紅門等地,兩者“唇齒相依”。北京市豐臺區大紅門疏解辦宣傳外聯部部長楊鐵梅說,經調研,在高峰時期北京有15000多家服裝生產企業,大紅門批發市場70%的攤位都是北京的服裝生產企業在經營。
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推進督察處處長徐凌崴說,北京大紅門、動物園等地的批發市場今年將完成撤并升級和外遷。豐臺、大興兩區抓住服裝加工與批發“唇齒相依”的產業鏈特征,促進加工、批發在疏解過程中共同落地,有利于引導服裝產業鏈在承載地形成集聚效應,加快發展。
“這次產業疏解是升級的過程。”北京方仕集團副總裁倪樂劍說,“作為服裝產業鏈的服務商,方仕集團主要為生產商、批發商等提供平臺。我們將位于豐臺區大紅門的服裝面料批發和大興區的服裝生產園區整體進行外遷,這不但是為了配合政府的疏解工作,更是為了企業自身的發展。”
滄州市東塑集團總經理趙如奇介紹,東塑集團今年將在滄東開發區開工打造東塑明珠服飾文化產業創意園區,總投資536億元,建成后將能安置15000家大中小服飾生產加工企業,可形成30萬產業工人的規模,并配套建設住宅、學校、醫院、辦公等綜合生活區。
北京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常務副主任王海臣說,北京市豐臺區、大興區、河北省滄州市的服裝產業鏈對接,是跨區域協同的全產業鏈疏解,有政府搭臺,有企業主動出擊,共同推動產業升級。下一步還要加深合作調研,在政府如何為企業更好地提供服務等方面達到高效協同發展。
據介紹,目前河北省滄州市的明珠商貿城已簽約北京疏解商戶超過7000家,入駐開業800多家。作為配套,滄州今年還將開工建設現代商貿+電子商務平臺及保稅倉儲、分類加工、物流配送項目,將可承接北京商戶3萬余戶,就業人員近10萬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