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劉辰瑤)從7月初開始,中國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7日起開始發布高溫預警,至今已連續發布預警19天。截至目前,高溫范圍波及滬蘇皖鄂湘贛浙閩粵桂渝川黔13省(市、區),有97個縣市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40℃,19個縣市突破歷史極值。

中新社記者 張遠 攝
對此,中新社記者專訪了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工程師陳雙,就本輪高溫過程進行解讀。
“目前這輪高溫天氣的主要特點是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極端性強,并且開始時間較往年偏早。”陳雙表示,從最近幾年情況看,上次大范圍較長持續時間的高溫天氣在2013年,當年從7月24日至8月18日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了59期高溫黃色和橙色預警,其中橙色預警從7月25日一直持續到8月14日。他認為,雖然2014至2016年高溫情況較今年整體偏弱,但本輪高溫過程是否屬于異常現象還需考證。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北方地區而言,本輪南方高溫過程偏強,江浙滬地區尤為明顯。
陳雙告訴記者,造成此次南方大范圍高溫天氣的“罪魁禍首”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據介紹,此次高溫較嚴重的上海、蘇南、浙北等地正處在該天氣系統的中心附近。“一般說來,在副高控制區域內,盛行下沉氣流,不利于云的產生,往往為晴空少云天氣,利于太陽輻射對近地層大氣的持續加熱。另外,由于空氣在下沉過程中會伴隨有增溫現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副高控制區域容易產生高溫天氣。7月以來,副高一直較為強盛,造成南方多地溫度屢創新高。”陳雙稱。
就高溫的走勢來看,陳雙坦言,未來南方高溫天氣還會持續5天至7天,預計到7月30日前后,副高減弱東退,高溫天氣將有所緩解,強度減弱,范圍也會有所減小。
按照中央氣象臺25日晚發布的高溫橙色預警:預計7月26日白天,西北、黃淮、四川、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陜西關中地區、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四川盆地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可達37℃至39℃,局地可超過40℃。(完)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