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散租地下室月底清理完畢
共涉及2193處 地下空間利用由居民決定
牛街地下文化館。北京晨報記者 姜浩波/攝
北京晨報訊(記者 王萍)健身房、便民儲物間、歷史文化展陳室……曾經的地下群租房,經過騰退整治后改造利用,變成各種市民需要的便民設施。北京晨報記者昨天從市住建委獲悉,全市掛賬的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隱患、散租住人普通地下室共有2193處,到本月底就將清理完畢。地下空間如何利用由居民決定,力爭最大程度滿足社區居民使用要求。
走進海淀區田村路街道永定路25號院,4000多平米的兩層普通地下室,現已成為深受周邊居民歡迎的游泳健身場所。地下一層干凈明亮,大廳寬敞整潔,普通地下室出入口指示牌、滅火器、消防工具等安全設施明顯,跑步機、橢圓機、仰臥板等各種鍛煉器械一字排開,還配有服務臺及休息卡座。地下二層設有乒乓球案、棋牌室、舞蹈活動室和游泳池。
這里曾經由第三方散租住人,臟亂環境和安全隱患給周邊居民帶來諸多不便。2016年開始,田村路街道組織社區牽頭對周邊居民進行入戶民意調查,結合居民需求反饋和普通地下室實際情況,改造此處普通地下室用于居民健身和社區活動,同時街道投資配建部分設施免費服務周邊居民。改造后,曾經臟亂的“25號院”已經成為永定路地區設備設施最為齊全的健身房,吸引了周邊大量社區居民前來鍛煉、活動。
“25號院”是全市普通地下室再利用的一個縮影。海淀區仰源大廈普通地下室的便民倉儲間、西城區牛街東里一區14號樓普通地下室的牛街街道歷史文化展陳室、西城區牛街西里二區2號樓普通地下室的紅墻教育基地……全市各普通地下室再利用正在探索走出一種政府、市場、社會良性互動的新路徑。
在地下室用途上,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最大程度滿足居民使用要求,與原規劃用途不符的,征求居民意見同意后可以進行改造,同時由各區住建或者房管部門進行監管。
(責任編輯 :韓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