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福建省福州市持續推進城市森林綠道建設,著力打造全長19公里的左海公園—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又稱“福道”)。其鋼架鏤空的橋面隨地勢起伏,在不妨礙植被生長的同時,讓市民獲得在林間穿梭漫步的體驗。圖為“福道”一角。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攝

在天津水上公園里,游客和美景合個影。 本報記者 牛 瑾攝
如今城市里的公園數量越來越多,種類更加豐富多元,在城市中發揮的功能效應也更加多樣化。公園不再是單純的活動場所,而是正在融入城市整體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從北京潘家園地鐵站A口出來,一個秀麗精致的小公園就在眼前。公園緊挨居民樓,面積不大,卻草木蔥郁,安放在其中的幾套健身設施更是給周圍居民的日常生活平添了幾分樂趣。如今,無論是在樓宇林立的繁華商圈,還是在社區聚集的居住范圍,你都能找到一個或多個公園。它在為人們提供更多元活動空間的同時,也給整座城市帶來了更深刻的意義。
刷新顏值 提升氣質
散布在城市里的公園和綠地,不僅讓城市變得更美麗,還是可以吸水、滲水、蓄水的“海綿體”,改善著城市的小氣候
數字雖然枯燥,卻最能清晰說明我國公園的總體發展情況。2016年,全國建成城市公園15370個,較2012年新增3766個;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6.43%,建成區綠地面積比2012年增加21.85%;全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69平方米,較2012年增加10.45%;全國城市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65.36萬公頃,較2012年增加26.21%。
這些公園和綠地,猶如一串串綠色的項鏈,“佩戴”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不斷刷新著城市的“顏值”。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可以吸水、滲水、蓄水的“海綿體”,改善著城市的小氣候,緩解著內澇等城市病,持續提升著城市的氣質。
北京市東城區南二環外,緊鄰京津城際鐵路南側,10月底正式免費開放的西革新里城市休閑公園就是一座“雨水公園”。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這個由閑置地變身而來的公園內,應用海綿城市技術打造的雨水花園系統是一大特色。結合所在地東高西低的地勢條件和水資源不夠豐富的資源條件,公園以淺溝、旱溪的方式予以設計,在公園西側設置一片下沉式濕地,截留利用地塊內的雨水,減少對南側小區雨水系統的排放壓力,將雨水最終導入西側的雨水花園系統。根據測算,該雨水花園系統預計將有效吸納公園內80%的雨水地表徑流,充分發揮自然滲透、積存、凈化的作用。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城市發展粗放擴張的模式帶來不少問題,過度硬化就是其中之一,導致自然降水不能滲入地下,水土交換功能喪失?!蹦祥_大學中國區域經濟應用實驗室主任李蘭冰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就是有效應對措施之一,而新建或改造的公園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雨后公園門口積水的減少則是“海綿體”發揮作用的直觀證明。
除了上面提到的吸水、滲水、蓄水功能外,分布于城市內各種類型的公園在減少噪聲污染、防災避險方面也起著關鍵作用。李蘭冰說,城市公園是具有大面積綠地的公共開放空間,是作為地震發生時避難地、救災物資集散地等的合適場所?!八?,被賦予這些功能的城市公園的選址很重要,內部設施的完備也很重要。只有選對了地方、建好了配套,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城市公園防災避險的功能?!?/p>
百姓“樂園” 城市“客廳”
城市公園不僅惠及百姓,提供了更多綠色樂園,也成為一座城市接待朋友、吸引人才和投資的“城市客廳”
記者來到京西商務中心南側的綠地時,昔日的1380間違建房屋已化身街心綠地。家住北京石景山區古城街道十萬平社區的馬如新大爺跟記者聊起了眼前的變化:“從前這里是出租大雜院,都是小平房和廢品回收點,衛生環境不好,下點雨地上都是泥,還混著垃圾的臭味。治理完種上了綠植、建起了小公園,我們歲數大的遛遛彎散散步,打心底里覺得舒坦?!?/p>
北京石景山區園林局局長毛軒說:“清理大雜院、拆除違法建設、棚戶區改造等專項行動騰退釋放出了大量土地,我們用這些土地集中建設了一批公園綠地。據統計,截至目前,區里共有留白增綠土地325個點位,約120.59萬平方米。除了這些百姓身邊的公共綠地,全區還統籌規劃西山林場與區內集體林地、八大處公園、法海寺森林公園的森林資源,建設國家級西山森林公園??傊褪且獮榘傩丈钐峁└嗟木G色‘樂園’。”
當然,公園不僅惠及百姓,也重塑了城市,成為一座城市接待朋友、吸引人才和投資的“城市客廳”。好的公園可以樹立起城市的典型特色,構建引人入勝的城市形象,并借此突破服務半徑的限制,在服務于周邊居民的同時,迎來城市里其他區域或是其他城市的訪客,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在這方面,位于城市商圈或商圈輻射地帶的公園,會因為便捷的交通和大規模的人流量而具有更強的吸納能力,大多數人都會把目的地的一個或幾個公園放進旅游攻略就是證明。
此外,有專家指出,公園更深遠的意義還在于城市發展的升級換擋。城市公園建設不是簡單建幾個公園的項目,而是要與整個城市發展規劃相協調,使公園分布合理,由此形成的良好城市形象將衍生出更多的價值,有助于吸引社會投資、引進并留住人才,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和諧共生。
苦練內功 放眼長遠
在公園打破封閉管理模式的情況下,如何把握好公園管理與以人為本之間的平衡點,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課題
容易建卻不容易管,這是公園運營中的難題,也是目前我國很多領域存在的通病。尤其是在越來越多的公園打破封閉管理模式的情況下,管理難度隨之增大,如何把握好公園管理與以人為本之間的平衡點、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課題。
在李蘭冰看來,公園的開放式管理更要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營造優美、安全、和諧的游園環境,實現城市公園與城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在具體的制度和措施上作出安排,將公園管理中涉及的內容分分類,為每一類制定專屬的舉措,讓管理方抓得著、管得住,逐漸探索出能夠標準化和流程化的方式,提高公園的實際運營效率。
也有一些城市,嘗試通過立法加強管理。江蘇省揚州市就出臺了《揚州市公園條例》,于12月1日起實施,這也是我國較早的關于城市公共空間的立法。《條例》規定各級政府應當將公園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保證公園規劃、建設和管理所必需的費用。同時明確,建設單位應當確定公園管護單位,并報公園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公園管護單位負責公園的日常管理、維護,履行管理公園內文化健身娛樂和配套服務等活動、執行安全管理規范、組織公園志愿服務活動等職責。李蘭冰認為,這相當于給公園的建設管理提供了法律法規的保障,對推進生態保護也將發揮法理作用。
除了日常的公園管護,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也在“管理”上著墨頗多?!督夜珗@體制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建立統一事權、分級管理體制和財政為主的多元化資金保障制度,根據方案,未來將組建一個部門統一行使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管理職責??筛鶕嶋H需要,授權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履行國家公園范圍內必要的資源環境綜合執法職責?!斑@一系列安排將改變當前自然保護地碎片化和多頭管理的問題,使日常管理、綜合執法、經營監管政出一門。在有頂層設計之后,還要分期實施,以此保證規劃科學、管理得力、運行高效,讓各類公園和國家公園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崩钐m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