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伯恩光學有限公司副總裁楊俊光興奮地從惠州海關接受了高級AEO(經認證的經營者)認證證書,公司由一般信用等級企業上調為海關高級認證企業。“這相當于拿到了國際貿易的VIP證,今后我們出口到AEO互認國家地區,可以大大降低查驗率,提高通關速度,助推‘一帶一路’沿線市場的開拓。”
在剛剛入選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的惠州,誠信已成為人們享受各種便利的“通行證”。只要誠實守信,就可能得到令人驚喜的守信“大禮包”,這令社會上形成了“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的濃厚氛圍。
這一切,得益于該市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積極創新“+信用”應用路徑,建設起了“互聯網+信用”中介超市、“二維碼+信用”糧油溯源系統、“稅銀+信用”融資平臺、“基層治理+信用”農村社會治理等多元化的應用載體。
“紅頂中介”、中介不“中”等問題長期以來影響著中介行業的公信力。惠州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互聯網+信用”的中介超市,全流程嵌入信用管理,把有不良信用記錄的中介機構擋在門外。惠州市發改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53家中介機構因不良信用記錄不予入駐,1031家中介機構享受“綠色通道”優待,向中介機構發出“信用警告”323次,近10家中介機構被拉入“黑名單”并清退。
油和米事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惠州在廣東省首推“二維碼+信用”糧油溯源系統,通過二維碼將糧油食品在生產、配送、質檢等全過程中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讓群眾吃上“信用糧油”。糧油企業一旦失信,將被清除出二維碼系統,其處罰記錄還將納入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統。目前,該市已有43家糧油企業的142個產品進駐糧油二維碼溯源系統,為舌尖上的安全筑起了一道“信用防火墻”。
惠州還將信用應用的觸角伸向廣闊的農村,探索“基層治理+信用”的農村社會治理新模式。目前,各具特色的“信用村”“信用戶”已在惠州各縣區實現了全覆蓋。各地的征信中心共錄入農戶信息28萬多條,認定信用戶2.4萬多戶,貸款戶數4632戶,金額8.35億元。這不僅解決了農戶融資難問題,還為社會綜合治理拓寬了新的路徑。如龍田鎮推出“爭創誠信守法先進戶”活動,在惠農助農、科技指導、致富項目、就業創業等方面給予“誠信守法戶”多方面傾斜照顧。
惠州市發改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當前,惠州正著力探索“財政資金+信用”的應用新模式,對21項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的使用,實行不良信用記錄“一票否決”。對于廣大市場主體來說,信用報告或信用記錄將成為其獲得政府部門認可的“通行證”。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