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陣子,市民就會發現,2000年前后消失的“向陽胡同”路名,在西城區鬧市口大街一條無名胡同重現;而東城區的風箱胡同、蓮子胡同和隆安胡同也“長個兒”了。記者昨日(2月5日)從市規劃國土委獲悉,上月,本市已經完成第二批446條無名路命名,其中有30條“新胡同”用上了老地名。
4639條無名路分批命名
道路建好了沒有名字、多年以前的背街小巷找不到名字、一條路有多個名字……這些無名路給老百姓帶來了諸多不便。去年8月起,本市開展無名道路清理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兩批共計755條無名路命名。
記者從市規土委了解到,經最新統計,全市無名路和名稱不規范道路共4639條。按照工作進展,全市第二批共446條無名路命名工作已于今年1月底前基本完成。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此前進行的摸底中,將未懸掛路牌、車輛可以通行、長度100米以上、有硬質鋪裝路面的無名道路都納入了普查范圍。另外,還有一些未通車的斷頭路、百姓生活中實際需要的臨時性規劃道路,也被納入到此次普查和命名的范圍中。
全市第二批無名路中有195條已完成命名;29條正在公示或審批階段;222條已完成方案研究,正在征求意見。目前,多個區已經開始推進第三批無名路命名。
“向陽胡同”重新登上路牌
在前兩批命名道路的大名單里,記者發現了30條胡同名。
“近年來,隨著城區改造,一些胡同消失了,胡同的名稱資源尤顯寶貴。新總規要求保護1000余條現存胡同及胡同名稱,為此,我們在梳理城區無名路時,更加注重地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再利用。”相關負責人說。
這30條胡同分布在東城、西城和延慶。一位工作人員解釋稱,新增的30條胡同名稱,其來源都是道路原址以及鄰近的老地名。
“除此之外,有些無名路因為不在胡同原址,或者老地名仍然存在,無法直接引用胡同通名的,我們用了老胡同的名字,加上指代方位的名詞。”他舉例說,如什剎海的“西絳北巷”,位于西絳胡同北側;西長安街的“辟才南巷”,位于辟才胡同南側。
“這樣有關聯性又有方位指向的詞,能使其盡可能地接近歷史原貌。”他說。
也有些無名路,直接用上了老胡同名字。在第二批公布的名單中,西城區向陽胡同就是一例。
向陽胡同位于鬧市口大街,長225米,屬于金融街街道辦事處。最開始命名時,因為胡同位于奮斗小學附近,最初以“奮斗胡同”為其命名。但是在專家論證會時,地名專家提出,該地區原存歷史地名“朝陽胡同”,建議恢復。
于是,市規劃國土委將這份意見又反饋給金融街街道辦事處,街道辦表示,“朝陽”二字與朝陽區重名,容易引起誤解,而且,在距離無名路不遠處,曾經有一條1965年命名、又在2000年前后消失的“向陽胡同”,如果能取其朝氣蓬勃之意,將老胡同名在附近無名路中恢復,倒也是一樁美事。
最終,市規劃國土委采納了街道辦意見,并報區政府研究審核。
道路命名需多次征求意見
“延慶區的建業胡同也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才確定命名。”相關負責人介紹,要想命名一條無名路,至少需要查閱歷史資料,實地踏勘,提出初步命名預案,征求屬地街道和相關部門意見,網上公示征求群眾意見,召開專家論證會,再次征求屬地街道和社區意見,最終形成命名意見,報請區政府審定等多個步驟。
“這還僅是規劃部門命名一條路所需要的工作流程,如果涉及戶籍和門牌排查等需要有關部門協助的工作步驟,流程會更復雜些。”相關負責人說。
最開始,工作人員要收集無名路附近區域的各種資料,比如老百姓怎么稱呼它、附近有沒有知名建筑物、歷史上有什么典故等。隨后,工作人員就要進行地名資源分析,并制定命名方案。
路名指代的是多寬、多長、哪種走向的路,則需要到現場踏勘核實,并進行數據分析。
隨后,啟動專家論證。如果論證順利通過,就要開始征求相關部門和公眾的意見。再次通過后,規劃部門就會發布標準地名。
“給無名路命名需要非常嚴謹,面臨著大量考據工作。但我們還是有信心,盡量在能恢復胡同名的區域,用胡同給無名路命名,注重地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再利用。”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