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PM2.5平均濃度為43μg/m3,比2016年下降6.5%;超標天數比例為12.4%,比2016年下降1.7個百分點。
今天生態環境部發布《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9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29.3%;23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超標,占70.7%。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22.0%。PM2.5平均濃度為43 μg/m3,比2016年下降6.5%;超標天數比例為12.4%,比2016年下降1.7個百分點。PM10平均濃度為75 μg/m3,比2016年下降5.1%;超標天數比例為7.1%,比2016年下降2.3個百分點。
其中,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分別是64μg/m3、44μg/m3、34μg/m3,與2016年相比,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分別下降9.9%、4.3%,珠三角地區上升6.2%,與2013年相比,分別下降39.6%、34.3%、27.7%。北京PM2.5年平均濃度58μg/m3,比2016年下降20.5%,比2013年下降了35.2%。
74個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城市中,環境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10個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石家莊、邯鄲、邢臺、保定、唐山、太原、西安、衡水、鄭州和濟南,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10個城市(從第1名到第10名)依次是海口、拉薩、舟山、廈門、福州、惠州、深圳、麗水、貴陽和珠海。
公報指出,在酸雨方面463個城市(區、縣)開展了降水監測,酸雨城市比例為18.8%,比2016年下降1.0個百分點;酸雨頻率平均為10.8%,比2016年下降1.9個百分點。酸雨類型總體仍為硫酸型。酸雨區面積約62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6.4%,比2016年下降0.8個百分點;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云貴高原以東地區,主要包括浙江、上海的大部分地區,江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湖南中東部、廣東中部、重慶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的少部分地區。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