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竹隱、南亭集序,這是位于奉賢農村的民宿品牌。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在上海郊區還藏著這樣精致的隱逸之地。昨天,奉賢首批三家鄉村民宿獲得經營許可證。令人頗感新鮮的是:其中一家民宿里,不但有可供住宿的客房,還“藏”著一間建筑設計企業的工作室。奉賢區區長華源表示,上海正打造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奉賢推出的民宿旅游品牌不但要吸引市民游客,還要成為大都市周邊一小時經濟圈內企業總部、工作室、辦公室的新選擇。
保留最傳統最原始的鄉味
走進這家位于四團鎮農展村名曰“東籬竹隱”的三層小樓,200多平方米的空間內有4間客房以及茶室、書吧、會客廳、餐廳、露臺、泳池等,房屋周邊還將原先的荒草地改造成可乘涼、可燒烤的室外活動場地,原生態的魚塘、菜地近在咫尺。運營方念間設計公司負責人聶蕾說,這里的民宿原本是間農民房,通過宅基地流轉的方式,公司獲得長期租約,用于建設民宿。不僅如此,公司還將民宿建筑設計等業務板塊落戶四團鎮,并將三層改造成設計工作室。
位置偏遠的農展村,為何會成為企業投資民宿,甚至設立辦公點的首選?同樣在奉賢投資民宿產業的驢媽媽集團助理總裁邢小麗給出解釋:當前國內各大旅游企業紛紛在民宿市場布局,針對上海,投資者希望找到一塊真正“解鄉愁”的地方,“它需要保留最傳統、最原始的鄉味”。對于念間設計這樣的公司而言,能催生靈感的自然環境就是最理想的工作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奉賢利用原生態農業的天然稟賦來發展“鄉村民宿+總部(辦公)”的新型民宿產業,反倒有不一樣的優勢。
農民增收方式有了新變化
隨著民宿產業發展,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將發生怎樣的變化?華源指出,僅從當前的實踐來看,農民增收方式至少可以增加五六種,包括宅基地流轉后的一次性長租租金;民宿開業后所需崗位的工資性收入;隨著采摘、垂釣等配套農業休閑跟上,百姓的承包地可流轉出去;旅游業發展還會帶動奉賢本土農副產品銷售;未來集體經濟有望參股民宿產業發展,實現百姓分紅。“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民宿是既能盤活鄉村資產、要素,又能吸引市場資源、資本的創新結合點。”
據了解,今年七八月份,奉賢區正式啟動《奉賢區民宿發展規劃》調研和編制工作,并會同上海社科院(應用經濟研究所)文化與旅游研究中心、華東師范大學旅游規劃與發展研究中心等規劃編制單位,共同梳理出18處可開發、可利用的鄉村民宿資源點,未來將根據資源現狀,圍繞“海派江南、奉賢風情、海灣生態”三大文化特色,分級、分類、分階段、分主題開發。此外,根據今年9月初上海出臺的《關于促進本市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奉賢區已迅速響應出臺《奉賢區鄉村旅游民宿管理暫行辦法(試行)》,對開辦鄉村民宿的規范要求和申辦程序進行明確和詳細的規定,希望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各方參與”的方式,共同推動奉賢鄉村民宿業發展。(記者 杜晨薇)
(責任編輯 :韓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