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為衡水市第三屆旅發大會主力業態的安平縣新型農牧業產業園林景區首次亮相。該區通過調整農村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組織方式,積極探索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重點打造了植物花卉觀賞區、萬畝油菜花海、動植物科普園、人面桃花園、油菜籽榨油坊、花卉大棚等景點,形成了產品獨特、景觀各異、園區相連、宜摘宜游的“大公園”,為第三屆衡水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助推鄉村振興貢獻安平力量。
據介紹,該田園綜合體項目具有完備的硬件設施,道路兩邊是帶有太陽能風車LED路燈,另外還有9個生態停車場、10個生態廁所、4套民宿景觀,種植法桐、海棠、紫葉李、碧桃、木槿等植物26種,形成了“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景觀效果。通過產業結構的打造,讓此地變成一片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態之地、休閑之地、富庶之地,成為安平縣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現鄉村振興優良樣本,不斷提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水平的重要載體。
自安平縣第一屆油菜花節以來,楊屯村就是田園綜合體領域公認的標桿,從2017年起,安平縣先后舉辦三次油菜花文化旅游節,吸引數十萬游人前來踏青賞花,彰顯了本地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促進文化、旅游、農業、商業深度融合。經過三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以楊屯村為田園綜合體核心區域,輻射周邊7個村莊共計3萬余畝的土地種植油菜,年產油菜籽4000余噸,能充分保證油菜籽的供應量。
在兼顧“生態、科技、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的同時,安平縣與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長王漢中院士簽訂了院士工作站協議,并在2019年初引進了7D功能型菜籽油加工生產線。該榨油設備采用物理壓榨、精煉技術,無化學添加、無三廢排出,能耗降低20%以上,生產成本減少30%以上,并可達到35%的出油率。油菜種植戶采取訂購簽協議方式,油菜收獲后由政府按市場價統一回收,每畝油菜可增收700元左右,在增加農民的收益的同時,為安平縣大力發展油菜產業實現油菜產品深加工奠定基礎。
目前,楊屯村的油葵、雞冠花已豐收,為做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將補種節水作物---油菜,油菜收獲后油菜籽可以提煉油菜花籽油,延續油菜產業鏈,促進農業增收增效,助力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時,村民廣場東側至東南外環主景觀道路段已進行全面修繕,對動植物科普園、花卉大棚進行了整體改造提升,鄉村容貌和環境明顯改善。
(責任編輯 :石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