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月25日電 (高康迪)說到酒泉,眾人多會聯想到:陸上三峽、衛星發射基地,或還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句。四年前,甘肅官方確定“歷史名城”酒泉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為什么如此定位,發展情況如何?中新網記者近日圍繞此話題進行了探訪。
“經濟、社會發展的區域中心位置決定了酒泉要擔負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任。”酒泉市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李明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介紹說:著名的河西走廊占甘肅省一半面積,而河西五市之一的酒泉市,即占該走廊面積的40%。
據公開資料顯示,距甘肅省會蘭州約708公里的酒泉,人均生產總值超過8000美元,高于甘肅平均水平,達到世界銀行確定的中等偏上國家發展水平,發展基礎雄厚,綜合實力穩居全省前列。2020年酒泉工業經濟總值増長16%。
近年來,酒泉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布局建設經濟旅游圈、雙城經濟圈、工業園區融合、培育循環經濟新業態,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綜合提升酒泉工業化、現代化水平。
基于酒泉能夠在甘肅局部地區承擔經濟發展核心帶動作用,且具備較強經濟實力,2017年甘肅省委省政府把酒泉確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
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民眾幸福感
為提高城鎮的綜合承載能力,酒泉官方在市政道路方面,加大城市道路建設改造力度,實施一系列工程等項目,緩解過境交通對中心城區交通壓力,完成酒泉新城區三期道路及配套設施建設、肅州區北濱河路等道路建設工程,打通斷頭路。
同時,酒泉改造超過使用年限、材質落后,漏損嚴重的污水、雨水等各類地下管網,開展供水管網分區計量管理,降低管網漏損率和事故率,推進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完善城市停車場建設規劃、充電設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居民的居住條件,保障民眾幸福感。
圖為敦煌百兆瓦級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資料圖)敦煌市委宣傳部供圖
建設循環鏈條 保障經濟可持續
酒泉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十四五”期間,酒泉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新增上市企業5家。
作為酒泉市府所在地的肅州區,為推動酒泉“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在招商引資方面加強探索,派出20個招商小分隊前往各地招商引資。去年,肅州區GDP增長量突破30億元。
“引進可持續、可循環項目,持續提供一系列便利惠利舉措。”肅州區區長王永宏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肅州區經濟增長得益于大型企業的落戶發展,當地給落戶企業在土地方租賃方面給予70%優惠政策,同時政府建設企業廠房,讓企業減少基礎資金投入,簡化企業審批流程。
“長期以來,垃圾焚燒領域存在垃圾數量逐年遞增和處理能力相形見絀的‘長期難題’,對于城市現代化建設無疑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王永宏舉例,肅州區一天的生活垃圾是350噸,嘉峪關市是150噸,目前肅州區和嘉峪關達成共識,引進安徽海螺集團專業化處理垃圾,使資源集約化。
引進項目后,肅州區并沒有因此“放手不管”,而是積極配合企業,關注環境保護,在焚燒前期會將廢紙板進行分離,塑料進行粉碎,做一些塑料盆等,進行二次利用。“考慮經濟的同時還能顧及環境保護。”王永宏說。
提升綜合實力 輻射帶動“朋友圈”
“酒泉經濟基礎好,但提升空間也很大。”酒泉市委常委、副市長何效祖在談及“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問題時表示,“輻射帶動”是副中心城市關鍵詞,要從“點”串成“線”形成良性共贏帶動。
他舉例,商貿物流方面,正在打造陸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匯集各地農產品,通過物流輻射到全國各地,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旅游方面,作為絲綢之路重鎮,形成敦煌文化、航天文化、絲路文化、邊塞文化、民族文化五大文化系列,很多外地游客先到敦煌再向甘肅各地旅行,如果沒有敦煌旅游大發展,河西走廊旅游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何效祖說,目前“酒泉、嘉峪關”兩地政府拿出工作方案打造“雙城經濟圈”,兩城相距20公里,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一體化發展,城市功能互補,發揮積極效能,使兩個城市綜合實力共同提升,輻射帶動全省發展。
目前,酒泉和嘉峪關之間的繞城高速正在建設中,酒泉由東向西發展,嘉峪關由西向東發展,“在教育、醫療資源方面形成共享,促進人員流動,最終給人‘一個城市’的感覺。”(完)
(責任編輯 :葉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