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曝光一批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
20萬條個人信息被導入AI電話
瓜子、花茶、小料,兩元一份,作為佐餐的小餐飲,不少人就餐時會點一份,但如果經營者把它強制作為必點項目,藏在菜單里不醒目位置,讓不知情的消費者稀里糊涂地買了單,那就是違反了法律法規。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昨天曝光一批侵害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涉及侵犯個人信息、小病大修、強制交易、虛假宣傳、計量作弊等違法行為。
當前,掃碼點單已成為餐飲業普遍存在的服務方式,這種便捷方式被一些不法經營者利用,給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打掩護”。浦東新區合慶鎮紅勝火餐飲店通過手機掃碼點餐系統為消費者提供點餐服務,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點餐系統自動生成與就餐人數相同的“瓜子、花茶、小料”項目訂單,價格2元/份,并設于點餐系統底部,不易察覺。消費者通過線下紙質菜單點餐時,菜單中未展示“瓜子、花茶、小料”項目,服務員在未提請消費者注意或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自行按就餐人數將上述項目加入點餐內容。針對當事人強制或者變相強制消費者購買商品的行為,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對其作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為并警告和罰沒1974元的行政處罰。
類似的“瞞騙”伎倆在有自動續費功能的會員服務中也存在。上海焰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經營一款名為“飛鳥下載器”的軟件,2023年4月28日起,以“連續包月”“連續包季”的形式對外銷售有自動續費功能的會員服務。但在該會員服務自動續費日期到來之前,該公司未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崇明區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作出責令改正和罰款8000元的行政處罰。
“種草”筆記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電商平臺分享消費經歷的方式,一些商家卻把“種草”筆記當作違法宣傳的工具。去年1月2日起,上海魚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電商平臺博主合作進行虛假交易,發布虛假“種草”筆記。當事人公司員工引導博主在其網店下單,憑訂單號將貨款通過微信轉還博主。如博主根據當事人提出的要求在網店發布買家秀好評、制作圖文“種草”筆記,當事人將額外支付傭金。至案發,當事人以上述形式進行虛假交易60單,涉及貨款及傭金共計7250.73元,由博主制作“種草”筆記15篇。由于欺騙誤導消費者,閔行區市場監管局對其作出罰款1萬元的行政處罰。
近期,不少消費者接到大量AI語音電話推銷各種業務,對方能準確報出消費者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等信息。楊浦區市場監管局發現,上海代酷安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從其他渠道收集20多萬條消費者個人信息,在未向消費者明示收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且未征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將上述信息導入其“斗星智能”系統中。機器人語音AI外撥軟件按照當事人確定的話術模板,通過導入的電話號碼自動撥打語音電話,并以“上海銀行信貸中心”名義推銷貸款業務。楊浦區市場監管局對當事人作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罰款30萬元的行政處罰。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陳璽撼
(審核: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