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凡 攝
最近,各地出租車行業改革風生水起,繼武漢、南京、義烏等地推出改革措施之后,前幾日杭州也就出租車行業改革方案征求意見,提出減免“份子錢”、放寬出租車數量、規范互聯網打車等舉措,被網友認為是有魄力,敢于直面核心頑疾亮出“手術刀”。
對此,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傳統出租車謀求改革,是“互聯網+打車”的迅速發展逼使傳統出租車行業洗牌。
“互聯網+”迫使出租車改革
多年來,“打車難”已成為全國大中城市的通病,盡管政府一直在試圖破解這個難題,但收效甚微。
何曾想到,“打車難”頑疾卻隨著互聯網打車軟件的興起順勢而解。
出門之前,打開手機上的打車軟件,定位起點,輸入終點,幾分鐘時間就可以約到專車。
有車一族可以找到生財之道,乘客也能享受到打車方便——費用降低、服務提升。
閑暇時間開專車的馮師傅告訴記者,家里剛買的新車用來開專車,每個月開滿規定訂單后,可以獲得數千元的獎勵。“最高時候獎勵8000元,開專車頭兩個月,每月能掙差不多兩萬元。”提到打車軟件,馮師傅覺得有說不完的好。
北京的乘客魏女士表示,從第一款打車軟件出現以后,自己就一直在用打車軟件,“叫車方便,省錢,還可以評價,無形中提高了司機的服務態度。”魏女士說自己已經很久沒有在路邊招手打車了,“高峰期拒載的很多,傳統出租車依舊打車難。”
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從業人員明顯感受到,“互聯網+打車”帶來了傳統出租車行業的“寒冬期”。記者乘坐出租車時詢問得知,傳統出租車司機一方面離不開打車軟件帶來的便利,一方面不得不面對“互聯網+打車”帶來的沖擊。
“本來用打車軟件是好拉活了,但其實無形中被搶走了很多生意,收入減少了。”北京的姐李姐告訴記者,最初用打車軟件時,每月可以增加收入1000多元,“做得好的掙得更多,但現在不行了,快車、專車搶走不少生意。”
事實上,互聯網打車軟件不僅分走了客流,還帶走了員工。據了解,有些專車公司的司機甚至80%以上都是以前開出租車的。不得不說,互聯網打車軟件確實對傳統出租車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