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汽車、自行車正在充電。蔡楠心 攝
□金陵晚報記者 孫丹印
買車有補貼,用車花費也很少,可由于充電很難,電動汽車一直難以推廣。昨天,南京城北最大的智能充電站正式運營。記者從交通部門獲悉,今年南京計劃新建7000多個充電樁,居民小區內的充電樁還能給電動自行車充電。
電動汽車困境
電動汽車保有量少 充電難是主因
一輛普通的汽油車,以百公里油耗8升、目前每升汽油5.9元計算,100公里要花費47.2元;而一輛電動汽車,百公里的能源成本大約只有28元。
可是,據南京市新能源車推廣辦公室統計,目前南京有小型新能源乘用車輛674輛。這674輛電動汽車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政府部門、相關企業購買的,真正私人購買寥寥無幾。
既然如此經濟劃算,為何使用者這么少?
充電不便是主要原因。截至今年7月,全市公共充電樁僅798個,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還有少量在商業區、學校、酒店,而出了南京就更不方便了。
新政策落地
南京今年要建7000多個充電樁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或預留建設充電設施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分別為100%、10%、10%,每2000輛電動汽車至少配建一座公共充電站。
而在南京,新能源車輛的發展計劃也隨之確立。不建充電樁就沒法發展電動汽車,而電動汽車少,充電樁建了也沒用,兩者必須共同推進。“按照我市新能源車輛發展計劃,今年要發展7215輛,同時建設7000多個充電樁。”南京新能源車推廣辦公室陳兆宏介紹,今年充電樁的建設重點是社會公用充電設施,計劃年底前各區完成500個社會公用充電樁建設目標。
充電站探訪
小區充電樁還將能給電動自行車充電
昨天,位于幕府西路的聯邦車業大型充電站正式運營。這座充電站有46個充電樁,一輛5座的電動汽車正與幾輛電動自行車接在同一個充電樁上充電,另外還有好幾輛電動大客車每車一樁正在充電。由于采取了大功率輸出,效率高了很多:充滿一輛大金龍只要兩三個小時,電動小汽車充滿電只需要1個小時。
電動充電樁的發展還面臨一個困境,由于電動汽車保有量少,充電需求不多,大規模鋪開建設充電樁,一旦使用率過低,設施會很快老化。
為此,充電企業對推進居民小區的充電樁設置了兩種功能,既能給電動汽車充電,又能給電動自行車充電,“現在居民開電動汽車的雖然少,可是很多家庭都有電動自行車,有的還不止一輛,充電的需求很大。”小區內設置的充電樁在閑暇時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就能保證使用率。
如何推廣
嘗試:推動“眾籌建樁”
有了目標,如何推廣也是問題,“眾籌建樁”便是南京推動充電樁建設的主打模式。普斯迪爾是南京市布點較多的充電樁企業,已經建成的公共充電樁分布在新城大廈、臺城大廈、丁山花園、中國藥科大學等20多個點。在幾番探索之后,目前普斯迪爾采取了“眾籌建樁”模式。政府和電力部門給予政策引導和支持,機關、商業大廈等提供車位資源,充電設備方提供設備,運營管理方提供后期服務。
聯邦車業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想進小區,物管不同意;想進寫字樓,卡在電力增容上。”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愿意放他們入門,甚至喊出了“免費安裝還貼息”的口號,比如你要裝一個充電樁,本身是免費的,但是要交五六千元押金,以防止設備惡意損壞。不過,押金可以每年提15%利息,另外你的充電樁閑時對外開放給別人使用,利潤部分也可以分得15%。
政策:開辟“綠色通道”
南京市新能源汽車推廣辦公室朱媛表示,國家發布的《意見》中,提出了簡化規劃建設審批,既有停車位安裝充電設施,無需辦理建設用電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下一步,除了這些審批程序的簡化,南京市還計劃在政務服務中心開設專門的充電樁建設的受理窗口,開辟“綠色通道”,所有的審批流程可在一個窗口完成。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