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哈爾濱的供暖季剛到,霧霾天氣就接踵而至,污染指數一度爆表,導致市內大部分中小學停課避霾。黑龍江環境監測中心站在哈爾濱市上風向開展實時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顯示,此次重污染天氣中,首要污染物還是出自燃煤,約占40%。
這樣的供暖季開局讓很多哈爾濱人錯愕,之前期待的“暖屋子+天藍藍”并未出現。
早在今年7月,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就未雨綢繆,將“供熱霾”的罪魁鎖定為供熱企業普遍采用的低價褐煤,并采取相應措施。哈爾濱7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全市煤炭市場秩序加強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就以“嚴格控制劣質褐煤等煤炭品種的銷售和使用,推進高效清潔煤炭利用,改善空氣質量”為目的。
哈爾濱市工信委煤炭市場處副處長梁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按照上述通知,哈爾濱市面上的主要褐煤——“蒙煤”今年將不被允許進入哈爾濱。這一規定一度被當地媒體解讀為“最嚴限煤令”,媒體也因此普遍提高了對今冬哈爾濱供暖期空氣質量的期待。
然而,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了解到,即使是哈爾濱技術較先進的幾家大型供熱企業也仍然在用褐煤與優質煤摻燒。供熱企業相關負責人談及原因時抱怨稱:“供熱費降了,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導致設備改造以及用煤成本增加了,而政府沒有及時兌現給企業的補貼,我們只能如此。”
梁輝不久前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也坦言,今年哈爾濱換煤政策出臺時,更多是響應與落實中央的政策文件,沒太顧及企業利益。政府的指揮棒遭遇了企業的生意經,“天藍藍”沒有出現,留給老百姓的依然只有“供熱霾”。
空氣里都是褐煤的味兒
老哈爾濱人遭遇了今年的嚴重霧霾天氣,經常會彼此打趣道,這空氣里還是熟悉的褐煤味兒。
據黑龍江省環保部門對監測結果的數據分析,近日的重污染天氣中,首要污染物為燃煤,約占40%;其次才是最近媒體普遍詬病的季節性秸稈焚燒。秸稈焚燒和汽車尾氣,合計約占污染物的35%。
達爾凱陽光(哈爾濱)熱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麗榮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承認,該企業現在仍在摻燒褐煤,盡管該企業已經是哈爾濱市供熱企業中運營狀況較好的。
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哈爾濱部分供熱企業也同樣在摻燒褐煤。
最近哈爾濱當地一家媒體走訪調查還發現,哈爾濱的部分煤炭銷售單位也在出售褐煤。
據了解,供熱企業若要嚴格執行“最嚴限煤令”,就意味著兩項成本的增加,一是要淘汰燒褐煤的設備換新設備,二是要高價進本地優質煤,棄低價褐煤。
僅就燃煤成本而言,據一位業內人士測算,在嚴格執行所謂“最嚴限煤令”的前提下,今年哈爾濱全市熱企僅進煤成本,其增量就有可能超過9億元。該業內人士稱,一噸褐煤到貨才300元出頭,一噸本地優質煤出廠至少就要450元。
供熱企業的“陽奉陰違”,哈爾濱的政府部門似乎早有預感。日前,哈爾濱市政府就發布相應通知,要求供熱企業不得因為供熱價下調“抽條”供熱質量。
對于今年“限煤”的執行力度和對排放污染物的監測強度,梁輝的表態很堅決。但當問題涉及“眼下部分企業有能力在摻燒褐煤的同時排放達標,這種情況下政府是否允許摻燒”時,梁輝只表示原則上不允許。在被問及這份“為環保杜絕褐煤”的決心是否要長期持續下去?得到的答復則是:“目前不能確定今年的換煤政策明后年仍將繼續執行。”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