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冕)昨天,北京市交通委發布5年成績單:2013年和2014年,本市全路網工作日交通指數穩定在5.5,比2010年明顯降低,每天嚴重擁堵時間減少20分鐘,完成“十二五”規劃制定的擁堵指數7以下的目標。
每天嚴重擁堵減少20分鐘,這背后是本市疏解交通的一系列努力。
一方面是因為基礎設施建設跟上了。截至2014年底,本市交通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已累計達到3065億元,全市城市道路里程6426公里,較“十一五”末增長2.2%。29209公里的市域公路四通八達,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982公里,增長了8.7%。
另一方面是綠色出行增多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8%,比2010年提升8個百分點。
在城市的地下,軌道交通運營線路達到18條,運營里程達到527公里,5年增長了56.8%。318座車站組成了網絡化的運營格局。最近,地鐵14號線中段和昌平線2期也將開通試運營。地面上,公共交通的服務更加精細化,社區通勤快車、夜班公交、微循環公交、定制公交、城市旅游觀光線路等多樣化公交服務陸續推出。以2014年為例,公共交通日均客運量達到2235萬人次,比2010年增加18.5%。
還有一些小“手術”在路面上起到緩堵大舉措。2011年以來,本市累計投資4.7億元,實施了377項投資小、見效快的疏堵工程項目,國貿橋下、八王墳公交港灣等老堵點摘帽兒。
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十二五”是首都交通行業實現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交通基礎設施投入最大、路網承載能力提升最快、行業管理服務改善最明顯、市民感受變化最多的時期。中心城交通擁堵明顯緩解。
(責任編輯 :葉瑋)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